大眾運輸屢傳博愛座讓座風波,博愛座變搏擊座、情勒座,存廢再受關注。衛福部上個會期曾經出修法,最後不了了之,雙北均呼籲中央檢視法規。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設置博愛座象徵世代溫暖,一定會保留。」名稱是否沿用或改稱優先席,可進一步討論。
邱泰源表示,依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規定設立博愛座,是社會溫暖層面,一定會保留博愛座,相關部會將共同擬定政策,本會期會盡快重啟修法。博愛座的名稱可以討論改變,會採用其他國家更好的作法,例如日本是使用「優先席」,提供給真正需要的人,或許是更符合需求的作法。
交通部長李孟諺認為,博愛座是一個很好的政策,將尊重衛福部修法方向以及立法院修法結果,交通部都會全力配合。
博愛座為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台灣很多老人喜歡倚老賣老,處處要人家讓,使得原本的美意,卻演變成「老人專座」,老年人們動輒情緒勒索、道德綁架不讓座的年輕人,反而製造世代對立。
在德國捷運上,坐在博愛座的人不會被要求離座,因要求別人讓座,常會造成他人的困擾,是很失禮的事,同時違反歐洲尊重他人的自由與人權的風俗。
日本的大眾運輸工具上有類似博愛座的「優先席」,但日本老人不會搶著坐,原因是日本老人自尊心強,不想服老、當沒用的人,因此很多老人不願坐優先席。
事實上,為了讓坐博愛座,台灣人矯枉過正,擔心惹上不必要的麻煩,寧願站立,不願也不敢坐博愛座。讓不讓座給老人,並非是絕對,難道只能讓博愛座給老人坐,坐在一般座位便不需讓座給老人家嗎?
博愛座不是專屬於高齡者的座位,而是任何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坐。真正最該譴責的是只為貪圖自己便利又無需要的人「占」住博愛座,而不讓給真正有需求的人。
其實,台灣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經常可見到,捷運車廂裡已無空位,但只要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上車,不論對方是否真有需要,很多人爭相讓位;還有些老人家自覺身體「勇建」,表明不須被讓坐。畢竟,會與他人發生糾紛的仍屬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