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吃藥後胸痛、腹部不適、吞嚥困難?當心引發藥物性食道炎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4.06.21 11:12

最近有1位25歲年輕男性小張(化名)約莫一週前開始有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到家裡附近的診所求診,當時診所醫師根據她的症狀給予藥物治療,服用藥物之後,雖然感冒症狀改善了,但是過幾天後,吃完飯卻出現有胸口疼痛跟上腹部不適的情況,甚至出現吞嚥困難的症狀,就連喝水或是流質的食物也是非常不舒服。來到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門診求診,才發現原來是藥物性食道炎引起!

吃藥後胸痛、腹部不適、吞嚥困難?當心引發藥物性食道炎

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蘇品碩醫師表示,此名個案在門診檢查時並沒有發燒、 心悸、 呼吸困難等症狀,理學檢查也未在喉嚨發現異物,胸部及腹部並無壓痛感。根據小張的描述近期曾服用藥物治療感冒,高度懷疑可能是藥物引起之食道炎或是潰瘍,因此建議小張接受胃鏡檢查。

蘇品碩醫師指出,發現小張的中下段食道有多處彼此相對的潰瘍,合併她的病史證實是藥物引起之食道潰瘍。治療方面給予消化性潰瘍治療藥物(proton pump inhibitors)改善食道潰瘍。服用藥物一週後,小張已覺得症狀慢慢的改善,飲食情況明顯進步許多,持續治療一個月後回到門診時,已經沒有胸痛或吞嚥困難的情形。

認識藥物性食道潰瘍

其實「藥物性食道潰瘍」顧名思義,是服用的藥物所引發的食道發炎、潰瘍。舉凡藥物的種類、大小、外觀或是服用藥物習慣皆有可能影響其發生的機率。

認識藥物性食道炎。(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認識藥物性食道炎。(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引發藥物性食道潰瘍常見藥物

1.抗生素,例如四環黴素(Tetracycline, Doxycycline)

2.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藥物(NSAIDs)

3.易吸水沾黏或是本身比較刺激的藥物,例如鐵劑、膠囊藥物等,如果停留食道過久,便容易導致食道受損或發炎。

預防勝於治療,蘇品碩醫師建議,要避免藥物性食道潰瘍找上門,在服藥時要配合喝入足夠的水量(至少200~250ml),如果水喝得不夠多,容易導致藥物卡在食道。此外服藥的三十分鐘內避免躺下,避免藥物停留食道過久,另外也應避免一次吞服多顆藥物,避免藥物黏在食道可能會灼傷咽喉或食道。

一般來說,藥物性食道炎預後都非常好,潰瘍會隨著時間癒合。潰瘍引起的狹窄、穿孔、出血等嚴重併發症則非常少見,如果出現可疑狀況需進一步追蹤。

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蘇品碩醫師為患者進行胃鏡檢查。(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蘇品碩醫師為患者進行胃鏡檢查。(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延伸閱讀】

三叉神經痛要人命!李政憲醫師:必知5大成因,新型療法免開刀

天熱火氣大,頭痛、血壓高,喝菊花茶能緩解?吳明珠中醫師:3類人適合喝菊花茶

昏昏欲睡,竟是早餐吃錯蛋白質?趙函穎營養師揭:蛋白質攝取3大NG行為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943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