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翁佳音》臺灣人‧臺灣話‧臺語

聚傳媒/ 2024.06.21 14:00

翁佳音》臺灣人‧臺灣話‧臺語

翁佳音》臺灣人‧臺灣話‧臺語

照片為示意,取自維基百科

    【聚傳媒翁佳音專欄】何時開始有「臺灣人」、「臺灣話」概念?到今天有明確共識嗎?不少學界內外朋友很喜歡推定這兩個關鍵詞是日本時代產生,老番守備十六到十八世紀的臺灣歷史,當然歉難同意如此觀察,這樣主張把臺灣史作小、作短了。

    老番認知中,很多自稱的專有名詞,開始起源於「他稱」,年久月深他稱變自稱。三、四十年前老番就舉例說大清國的統治者,例如康熙帝,他在朱一貴起事平定後,駁回邊疆大臣徵用當地居民當兵的建議,康熙說:駐紮之兵,不可令「臺灣人」頂補。有清一代文官亦認為就因為有這樣帝國殖民政策,臺灣「經朱一貴之亂,又經林爽文之亂,有叛民無叛兵」,北京皇帝英明,臺灣維穩。

    清代統治者認為定居臺灣的「人」(即「土著」,不包括原住民「番」),是「臺灣人」(福建臺灣府管轄的郡縣居民),當然會對臺灣人民性做出評價,例如好亂怕死、鄙俗與「臺灣蟳無膏」等等族群歧視觀。

    清代很早,至少在乾隆帝時期也知道有臺灣土語(方言),清末牡丹社事件時,層峰官員文書還提到「李仙德(Le Gendre)本美國人,曾任福建領事,會說臺灣話」,「臺灣人多漳泉產,風氣略同」。結論:「臺灣話」與「臺灣人」的確不是小日本或居心險惡的台獨胡亂捏造。源頭在大帝國的差別待遇,被差別待遇的人民把這些名稱反過來當成自己認同用詞,是歷史正常。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照片為示意,取自維基百科

    【聚傳媒翁佳音專欄】何時開始有「臺灣人」、「臺灣話」概念?到今天有明確共識嗎?不少學界內外朋友很喜歡推定這兩個關鍵詞是日本時代產生,老番守備十六到十八世紀的臺灣歷史,當然歉難同意如此觀察,這樣主張把臺灣史作小、作短了。

    老番認知中,很多自稱的專有名詞,開始起源於「他稱」,年久月深他稱變自稱。三、四十年前老番就舉例說大清國的統治者,例如康熙帝,他在朱一貴起事平定後,駁回邊疆大臣徵用當地居民當兵的建議,康熙說:駐紮之兵,不可令「臺灣人」頂補。有清一代文官亦認為就因為有這樣帝國殖民政策,臺灣「經朱一貴之亂,又經林爽文之亂,有叛民無叛兵」,北京皇帝英明,臺灣維穩。

    清代統治者認為定居臺灣的「人」(即「土著」,不包括原住民「番」),是「臺灣人」(福建臺灣府管轄的郡縣居民),當然會對臺灣人民性做出評價,例如好亂怕死、鄙俗與「臺灣蟳無膏」等等族群歧視觀。

    清代很早,至少在乾隆帝時期也知道有臺灣土語(方言),清末牡丹社事件時,層峰官員文書還提到「李仙德(Le Gendre)本美國人,曾任福建領事,會說臺灣話」,「臺灣人多漳泉產,風氣略同」。結論:「臺灣話」與「臺灣人」的確不是小日本或居心險惡的台獨胡亂捏造。源頭在大帝國的差別待遇,被差別待遇的人民把這些名稱反過來當成自己認同用詞,是歷史正常。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