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疫後「雲端廚房」暴增8成埋食安隱憂 衛福部要出手整治了

上報/上報快訊/高陸 2024.06.20 11:38

疫情期間外送產業讓「雲端廚房」生意興起,至今仍不斷成長,即便業者依規進行「食品業者登錄」,卻無法辨識哪些是雲端廚房,導致不少業者查無此店,甚至委身公寓營業,亂象叢生。國民黨立委羅志強近日提出書面質詢,政府無法掌握雲端餐廳確切數量與經營狀況,恐引發食安、公安隱憂。衛福部表示,後續會規劃增列雲端廚房註記,若業者違反相關規定又不改正,屆時可處3萬至30萬元罰鍰。

羅智強指出,民眾自疫情後用餐習慣改變,外送生意相當熱絡,許多店家近年選擇開設「雲端廚房」,其不需實體店面及內用空間,只需處理外送生意。而外送業者Foodpanda就曾表示,即便疫情結束,以雲端餐廳經營的業者數量仍成長近8成。

羅智強表示,雲端廚房經營模式多樣,其中包括廚房空間租賃、個人自有廚房及中央廚房代工等作法,而部分業者還將空間區隔出數個小空間,再分租給其他業者,多個廚房在一大空間共同使用,整體衛生狀況無法有效監控,甚至有可能釀成交叉汙染,增加食安隱患。而目前政府對雲端廚房定義不明,也未有法規明確規範,若難以落實稽查,就是一大食安漏洞。

羅智強還提到,民眾在外送平台點餐時,無法確切判斷餐廳為實體店面或是雲端廚房。羅智強稱,雖然衛福部規定,業者需完成「食品業者登錄」才能使用外送平台經營,但食品登錄卻沒有註記雲端廚房類別,後續無法辨別,造成衛生監管單位難以把關雲端廚房的食品安全。

衛福部說明,目前餐飲業者可在食藥署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台「非登不可」中登錄無餐飲場所,透過平台運送餐點,後續會再規劃增列雲端廚房註記,確切掌握業者資訊。

衛福部表示,雲端餐廳業者應符合食安法相關規定,也應遵守「以通訊交易方式訂定之食品或餐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若違反定型化契約規定,需依消保法限期改正,若屆時不改正者,將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責任編輯:殷偵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