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王惠珀感懷隨筆》別窮得只剩下那一張嘴

優傳媒/ 2024.06.21 08:50

台灣的生命力在民間,筆者八堵國小同學中,就有一位是製造及外銷電扶梯和輸送帶的大咖。另一位研發之「合成潤滑酯」應用於問題解決之化工模組,供應國際汽車、電池、電子、化粧品等大廠,成就非凡(1963年八堵國小畢業照)。

 

作者/王惠珀

 

《前言》

2000年,我們把國家交給了民進黨。今天,該改革的國會沒改革,自己成為被民意改革的對象。但官員、民代及附庸之媒體卻像井蛙,沉醉於捨我其誰的執政傲慢中,放出來的口氣讓人呼吸困難。

 

事實是,執政者專注於以政治(認知作戰)領導專業,以仇恨動員順民,造成兩岸張力及內部對立。媒體則拋棄天賦民權,邀名嘴當起側翼,歌功頌德股市榮景及了不起的台灣數據,沉浸於「毋湯嫌台灣,不滿意的人走啊,台灣不需要你!」的彌彌風。   

 

台灣的成就歸功於政治及政治領導?少往自己臉上貼金了。

 

哪一個黨執政都一樣,台灣的經濟奇蹟來自於民間的生命力,GDP靠庶民幾十年胼手胝足而亮麗,國力靠庶民孜孜矻矻幾十年而起飛。衝著這點,就來說說我周邊庶民編織的故事。

 

《庶民寫真》

網購電商(阿里巴巴、亞馬遜)崛起之初,一位鄉親告訴我們該投資紙業。我問他:「政府有輔導你們因應運輸業的新趨勢嗎?」他回答得很乾脆:「政府不要扯我們後腿就好啦!」

 

事實是,台灣的「新鐵幕」讓他們如坐針氈,兩岸的張力讓他們變成隨時準備遷移的「吉普賽」,哪裡不打壓就跑那裡。

 

筆者在基隆唸八堵國小,高中以後的生活圈在台北。我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台灣在創造經濟奇蹟的時候我缺席了,我的同學沒有缺席,努力為這塊土地耕耘了一輩子。與同學再見面時已屆退休之齡,這十年的歡聚總有說不完的山城舊事。

 

八堵國小同學會每年固定為簡忠義老師慶生(2018攝於石門水庫)。

 

同學闕榮祥迄今還忙於他的電扶梯及輸送帶事業,各國機場及商場都看得到他的產品。新冠疫情時,我問他事業有受到影響嗎,他說訂單滿載,做不完。我約他喝咖啡,要幫他寫回憶錄,他說還沒有準備放手。

 

就是這樣的生命力,在撐持著台灣。

 

李家同先生二個月前在臉書貼一篇「為台灣加油打氣專欄:一家建立很多化工模擬軟體的化學公司」,讓我為同學黃金露感到驕傲。他台北工專畢業,當完兵,從工廠黑手做起,拎著化工模組全球走透透,為國際大廠提供問題解決方案(solution providing)。在此節錄一段我為他的自傳【一路走來】寫的序(2010年),表達我自省的心境於萬一。

《可敬的對手終身的益友》

從進小學開始,黃金露對我就是個威脅,他的存在總讓我不舒坦。金露沒當過班長,一直被我管,但他的聰明、才智、心胸、氣質,甚至長相,都比我高明。他的存在強迫我真心承認,小女生在八堵國小集萬般寵愛於一身,只因為我是女生。  

  

五十年後,我對這個男生沒有變的感受是羨慕加忌妒。我們都愛提筆,但我筆下鋒利,早已失去了女性的優柔婉約,讀金露的自傳如沐春風,卻讓我慌了。有過同樣坎坷的歷練,我得承認金露比我成熟,連自傳都寫在前面讓我學習。當我們老去,一遍遍懷想,努力想挖掘童年記憶而不可得的時候,這本書會是陪伴我們坐在輪椅上的黃金屋。

 

坦白說,我的童年記憶在往後50年的奮鬥中,早已鏽蝕退色。金露卻有能耐抹淨灰塵,把山城八堵巨細靡遺地拉回來,讓童年鮮活地彈跳到眼前。他的記憶比誰都多都細,炫耀著他的聰明,還有對家鄉濃厚的愛情。

 

陽關獨木各奔馳。我常自嘆命運多舛,讀到金露接二連三的顛沛,才自嘆弗如。他透過妙筆傳達著一貫的正向思維,我開始體會,原來困頓叫做歷練,挫折叫做再生,顛沛叫做豐富,複雜叫做精彩。原來潛力需要困頓來開發,活在舒適圈是人生的遺憾。原來風華是過眼雲煙,平淡才會雋永。原來上帝關上一扇窗時,總是開著另一扇門在迎接。

 

長期的職場磨練留給我的只剩鋒利,要怎樣才能找回人生的優雅?我得學習金露,用他的眼睛看人生。用不同的角度回首來時路,原來曾經的承擔是一種幸福。我得承認,有這樣的益友,是一種幸福。

 

《結語》

我的同學們白手起家,戮力一生,這是台灣的心跳聲。

 

所以,執政者別再吃民間厚實國力的豆腐,別再喊「毋湯嫌台灣」了,庶民是不會買帳的,因為政治是最讓台灣汗顏的一個面向,因為政治讓台灣窮得只剩下那一張嘴。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其在《優傳媒》所撰專欄,榮獲第20屆卓越《新聞評論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