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成大科藝所學程畢展與AI接軌 推測集線器:未來事件的封包

勁報/ 2024.06.20 17:56
新聞圖片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第8屆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畢展《推測集線器 : 未來事件的封包 》於6月19日到25日在成大藝坊展出;現場以「集線器」作為展覽的核心概念,展出6位畢業生共同創作,22日將舉辦開幕講座,邀請黑川互動媒體創辦人胡縉祥演講,盼能讓科技藝術成為「未來的集線器」,將創作者對人文、科技與環境看法傳遞出去。

 

成大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舉辦《推測集線器 : 未來事件的封包 》畢業展,展覽由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的謝瑞綾、李悟、何晟弘、康逸凡、何語珊、陳筱彤共同創作;作品探討科技發展深入人類生活、社會與環境產生事件、結果與狀態,透過科技力量,實現虛擬和現實之間互動,讓人感受到科技藝術發展潛力無限。

 

科藝學程團隊組成豐富性,造就了創作成果多樣化;成員們來自視覺藝術、擴增實境、遊戲設計、插畫創作、動畫影音、程式創作及空間規劃等專業背景,創作媒材更是不受傳統藝術表現手法限制。

 

謝瑞綾表示,展出作品「虛擬紙筆的詩篇」結合書寫與科技,透過內建大數據回覆系統,探討現代社會中交友方式轉變,尤其近年來ChatGPT很紅,有時候分不出自己現在在跟真人講話還是AI,虛實世界模糊,有時候會忘記如何與人面對面對話,進而對交朋友這件事感到卻步。

 

如今,線上交友平台普及,交友不再受限於地理位置和時間,「虛擬紙筆的詩篇」與科技結合,提供不同對談交流體驗,希望能促進人與人情感交流和理解,也希望能讓更多人重視虛假信息,與過度依賴線上社交導致人際關係淡化問題。

 

李悟同學創作「迷」講述科技快速發展改變人類社會,進到展場空間就像是走進自己手機裡,無數個APP代表自己的生活習慣;從數位化邁入智慧化世代,科技帶來便利與挑戰,AI技術的日趨成熟,都提醒著人類要隨時保持警覺,以免避免過度依賴電子產品與人工智慧,「迷」透過沉浸式藝術體驗,帶領參與者進行深度思考和對話,盼能引導參與者反思高科技產品「操縱」人類身心問題。

 

何晟弘表示,隨著科技如物聯網、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快速發展,對地球影響造成不可逆變化 ,也迫使地球進入一個新的地質時代,「瘋狂麥斯」和「塵餘生」皆描繪了科技失控後世界;「人類世以後」探討文明發展伴隨著環境資源開採與消耗問題,當人類進入「人類世」,該如何以科技引導者與維護者角色,推動科技發展之餘同時維護自然環境,透過這件作品,盼能讓人類反思,如何與自然共生,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康逸凡同學作品「嶼影聲」,利用人工智慧生成具有民謠元素圖像,模仿不同族群生活方式,並運用實驗音樂風格創新,融合視覺和音樂數位藝術,為傳統文化提供新的表達方式。

 

康逸凡表示,自己一開始就想做黏土動畫,可是製作過程相當費時,於是使用人工智慧生成這些畫面,「雖然一開始想要節省時間,但其實微調畫面的過程也沒有比較輕鬆」,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元素AI黏土動畫風格,希望能讓觀眾感受民謠情感與文化背景,與人類文明脈絡和創意能量。

「我們一起來做場夢吧!」何語珊表示,「Login zzZ」以網路時代下超現實夢境體驗為主,透過6篇數位錄像動畫呈現夢境中混亂、迷失、憂愁與恐懼,反映當代社會心靈狀態,探討資訊爆炸和未來不確定性;走進展場刻意隔開小房間裡,就仿佛走進夢境,按下按鈕、坐在沙發上開始做夢,風格簡單、色彩鮮明但不協調,透過刻意營造懷舊視覺效果引導觀眾深入體驗,創造沉浸式藝術夢遊。

 

陳筱彤表示,「關於你的死亡」源於女性敘事,是改編西蒙波娃「形影不離」VR作品, 講述西蒙波娃與童年摯友札札回憶,透過對話闡述受困於保守家庭札札,無法為自己選擇婚姻伴侶,最終因急性腦炎去世故事;故事以民間故事架構,轉化為VR互動動畫,讓觀眾互動並成為故事一部分,透過全新動畫體驗,深入角色情境,將2D手繪轉為3D虛擬世界,進而反思女性角色與對愛的解讀。(國立成功大學提供照片)

《推測集線器 : 未來事件的封包 》

展覽時間:2024年6月19日(三)至6月25日(二)10:00~17:00

展覽地點:成功大學藝坊(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成大光復校區學生活動中心1樓)

開幕茶會:2024年6月22日(六)13:00~14:00

新聞圖片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