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民間單位對於二手輔具的媒合及收送運作機制,日前在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林淑娥副局長帶領下,包括身心障礙福利科及輔具中心共計十一位同仁至慈濟內湖輔具據點參訪。林淑娥副局長讚賞慈濟的細心服務和環保理念,減少輔具需求者的等待時間,實現更高效的循環經濟。
慈濟志工洪易辰強調:「送輔具不僅是送物資,更是傳遞愛心和祝福!」一席話讓社會局西區輔具中心主任葉毅馨深受感動表示,有輔具需求的家庭通常很無助,可能還面臨經濟困難,而市售輔具的價格又不便宜,「這些家庭真的需要這些資源的協助」。
「相互學習、提升服務。」來參訪的社會局同仁包括身心障礙福利科及輔具中心等,社會局本來就有處理輔具的租賃或購買的單位,也涉及部分二手輔具的管理。透過這次參訪,他們想了解民間單位的處理流程與協助方式,期待互相交流後能夠將服務流程做得更好。
這次參訪因緣,源自2023年三月份的第四屆國際安全社區認證的紀念設施捐贈及啟用典禮。內湖輔具團隊應臺北市內湖社區安全與健康協進會的邀請前去擺攤,時任社會局的林淑娥主祕參訪內湖輔具據點攤位,留下了深刻印象。志工洪易辰後續收到社會局郭瀚駿先生的來電,希望參訪內湖輔具據點,期待社會局同仁能夠前來互動,了解慈濟的輔具運作與媒合機制。
志工洪易辰表示:「做輔具、說輔具,這是我們的使命。」為了這份使命感,他寫了一份二十頁的簡報,詳細介紹內湖輔具據點的成立背景與運作情形,內湖總共已有一千八百多的案家需求,人力已投入兩千兩百多人力。他說:「從前內湖以環保聞名,但這是第一次內湖聯絡處,以參訪內湖輔具據點為主要訴求,感受到我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
內湖據點的成立得助於許多慈濟志工的幫忙,要特別感恩黃文科和吳敦榮師兄的積極努力協調與溝通。2023年正式成立內湖輔具據點倉庫,同年7月8日在慈濟發處見證下正式掛牌。當下團隊們明白這是承擔責任的開始,我們要為自己更為需要的大眾來勤耕福田。
志工吳敦榮帶領著社會局同仁們導覽參訪,來到倉庫時表示,該區是未清消輔具放置區,志工會將回收而來的輔具放置於此,先檢查輔具的功能是否正常,如果輔具有故障或者輪胎需要更換,就會將回收輔具移動到維修區域放置。功能正常沒有問題的輔具,將會進行清潔與消毒,晾乾後,放置於各個區域分類擺放,等待下一位有緣人接手使用。
社會局身心障礙者福利科科長曾春暉提問:「運送後的更換率有多少?」內湖輔具平台窗口吳敦榮回饋:「剛開始的時候因為不熟悉,常會有更換輔具的情況,但現在幾乎為零。因為我們通過輔具系統平台填寫後,會和案家詳細聯繫,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確定後才會送輔具。期望我們將有限的人力做最大的使用」。
臺北市西區輔具中心推廣組組長李姿慧也回應:「其實我們的服務量也有限,受到空間和人力的限制,無法承接所有民眾捐贈的輔具。這次參訪後,了解了慈濟輔具平臺運在方式,當我們部門服務量不足的情況下,我們也能夠視情況將案件轉介給慈濟。」志工郭碧霞引領著社會局同仁前往環保回收站,讓他們知道慈濟的環保理念與回收循環流程與再生物品,及援助的國家。
林淑娥副局長讚歎地表示,從簡報到實地參訪,看到了慈濟有系統的輔具回收與運送流程,此行真是受益良多。特別是臺北市有很多有愛心的人,對於某一些已經用過或者是想要用,但還沒來得及用的輔具,如果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就是一個很好的迴圈經濟模式,也能幫助很多不同的人,特別是有需要的人」。
臺北市西區輔具中心主任葉毅馨也表示:「目前我們臺北市西區輔具中心的二手輔具供應數量有限,但需求卻遠超過我們的供應。有時因空間限制,我們無法接收更多的捐贈輔具,例如電動床。這次參訪讓我們了解到,有慈濟的輔具平台另一個案家窗口,減少使用者的焦慮的等待時間」。
慈濟志工及內湖輔具團隊的平均年齡是六十歲左右,每次看到年紀較大的志工們搬運、清潔輔具時,心中總會升起絲絲感動。志工洪易辰說:「輔具團隊不是不辛苦,而是將汗水轉成幸福;輔具不是搬運工,而是將愛和祝福傳給需要的人,讓走不出來的人,慈濟輔具團隊走進去」。
撰文/施金秀、攝影/陳俊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