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今天的苗栗很科普!中研講堂苗栗高中登場

新頭條/ 2024.06.19 21:49

記者張辰卿/苗栗報導

「中研講堂」6/19日在苗栗高中開講,由該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沈聖峰研究員分享生態圈演化的謎底、資訊科學研究所陳伶志研究員分享資訊科技應用於守護空氣品質的案例,現場吸引超過200名師生參與,一窺生物演化與科技物聯網應用的未竟旅程。

該院秘書處處長曾國祥致詞時表示,中研院不僅專精於基礎科學研究,也致力於將前沿新知和科研成果,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促進社會大眾對於科學的多元思考。曾國祥說,中研院來到苗栗辦理跨縣市科普演講,除希望延續出身苗栗的臺灣文學先驅吳濁流先生一生為文學奮鬥的堅毅精神,種下科學的種子,也勉勵在場學子能夠透過此次活動,打開對於未來的想像。

▲ 沈聖峰研究員進行「生於憂患:困厄的環境與生物演化」演講。(圖∕中研院提供)

沈聖峰研究員以「生於憂患:困厄的環境與生物演化」為題,揭開環境優劣如何影響生物型態多樣性的謎底。陳伶志研究員提醒聽眾反思,我們可以選擇食物和水的來源,但對於空氣,卻無法選擇,不過可以了解所吸入的空氣品質。他以「探索空氣品質的秘密:AirBox的物聯網冒險」為題,介紹「空氣盒子」運用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案例。

大自然教我們的生存智慧:演化使我們更強大

「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沈聖峰引用尼采的名言,讓聽眾試想環境在生物演化中扮演的功能。他指出,環境好壞為生物帶來的挑戰是決定群體大小的關鍵因素。他解釋,生命終將找到出路,惡劣或良好的環境都有助於合作生殖的演化,演化過程亦和物種間尋求資源的利益合作息息相關。

沈聖峰以冠羽畫眉的合作生殖和埋葬蟲受種間競爭而誘發的合作行為為例,解釋物種在惡劣或波動的環境中,會產生具有社會性合作的生殖行為,來獲取物種的生存機會。因此,物種在惡劣環境中,透過彼此競爭及合作來生存,良好的環境則更有機會提高物種多樣性。

公民參與空氣盒子:促進資料科學平民化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要素」,陳伶志引導聽眾理解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概念,解釋運用感測裝置(如溫、溼度)和訊息接收系統(如藍芽、WiFi),設計出以物聯網模式進行的資料驅動決策系統。他指出,空氣盒子計畫橫跨59個國家,連結超過2萬件以上的數據裝置,來測量空氣中PM 2.5的變化,進行空汙數據分析。

新增文章

▲陳伶志研究員進行「探索空氣品質的秘密:AirBox的物聯網冒險」演講。(圖∕中研院提供)

秉持著「空氣」之於人類的開放特性,陳伶志說,此研究計畫以開放、數據共享方式促進資料科學平民化,推動公民科學的持續進步。陳伶志強調,資料科學可以搭配感測技術來發現問題、彌合大眾真實需求,建立一個潔淨、健康的生態系。

演講現場反應熱烈,苗栗高中林同學分享,自己對生物科學非常有興趣,沈老師的演講讓他發現原來生物的演進會和環境有關,這是以前所沒想過的。李同學則說,這次演講讓她對科學技術應用在改善環境上抱有期待,從現在起會主動關注新的科學技術成果,藉此思考在社會發展中,可以改善目前環境問題的潛在方法。來參與的在地民眾也說,很難得有中研院的學者來苗栗舉辦演講,讓大家對科學知識有著更多啟發。

「中研講堂」舉辦進入第6年,中研院秉持善盡社會教育責任,繼續走訪各縣市,將豐沛的研究成果與科研新知,搭建為你我日常生活中的知識充電站。想知道更多未來「中研講堂」的動態,鎖定該院官方網站與臉書專頁。此次演講亦將錄影剪輯後發布於中研院YouTube觀賞:https://www.youtube.com/@academiasinica4594 (圖、文/中研院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