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屢傳孤獨死 高齡化社會悲歌!民團推解方用「新家人」角色陪伴

品觀點/記者 凌君浩 2024.06.18 15:32

「下流老人」一詞是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於2015年著作所提出的,大意為近年來出現大量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長期照護缺乏人力、高齡醫療缺乏品質、照護條件日益提高、老人居住困難。台灣同樣步入超高齡化社會,隨著獨居戶增多,「孤獨死」案例有愈來愈多的趨勢。

根據內政部「僅老年人口居住宅數」資料顯示,僅1名65歲老人獨居宅數從2013年29.4萬宅,至2022年52.8萬宅,10年成長近8成,「孤獨老」和「孤獨死」則是高齡化社會不可避免的現象。

六都當中僅1名老年人口居住宅數,以新北10.6萬戶居冠,其次為台北7.9萬戶,台南約4.9萬戶。去年10月間,新北市曾1天內傳出3起獨居者在家死亡多時卻無人發現的悲劇;新竹去年9月間更有獨居翁在家死亡多時,遺體遭狗啃食的憾事。

台南仁德區成功里長鄭晴而去年底至今接連處理多起「孤獨死」個案,不乏死者在家發臭才被發現,即使送殯儀館也因無親友出面,只能冰存。甚至出現殯葬業盯上孤獨死長者無人善後,出面「搶屍體」,打著幫清寒死者辦後事名義,四處討善款斂財。

台南市議員吳禹寰日前在質詢時稱,罹患精神障礙的里民死在住處,因個資法的問題,里長無法取得家屬資料,由於找不到家屬,無計可施下伴屍數個小時。吳禹寰要求設置專責窗口及研議修訂相關法規,能更靈活處理,彌補行政盲點,以提升社會安全感。

高齡化加上少子化,獨居狀況愈來愈多,伴隨著超高齡社會而來的老人獨居問題,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提出「幸福獨居社區解方」,用創新服務為長者帶來樂齡生活,建立社區共好互助的模式,而解決孤獨的關鍵,就是建立新的友好關係,用「新家人」的角色陪伴,共享生活創造老後幸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