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減碳新挑戰 德國萊因論壇共探全球企業永續解方

台灣產經新聞網/台灣德國萊因技術監護顧問(股)公司 2024.06.18 00:00
新聞圖片

2024 6 18 日德國萊因主辦的 [綠色浪潮下的企業永續解方] 論壇於台北華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匯聚政府官員及企業領袖,探討最新的國內碳費發展政策、國際碳管理趨勢及實際產業應用案例,吸引超過300人次參與。論壇開幕式由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博士 (Dr. Jörg Polster) 及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致詞,共同聚焦在政府, 企業和第三方認證在推動永續性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強調企業需先做好自身碳排管理,以確保其永續策略、營運模式與因應氣候變遷的目標一致。

 

碳費與碳交易政策先行

由於碳定價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政策工具,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首先說明國際上碳定價情況及台灣碳費徵收機制作法。台灣碳定價制度採碳費先行,輔以自願減量交易,以跟上國際腳步。碳費徵收相關制度設計是以減量為出發點,而非以增加財政收入為目的,政府希望目前仍以碳費機制使產業更積極減碳,進而促進低碳轉型。 藉由碳費與碳交易搭配,促進多元減量。

 

排碳有價的時代來臨,碳權已變成國際顯學,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解析碳定價機制的強制性與自願性差別,並介紹國際碳權交易平台的三大特色與碳交所如何幫助企業,以為台灣未來淨零轉型舖路。碳交所的發展規劃會朝三個方向進行: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交易及碳諮詢與教育訓練。他同時提醒,國際碳權對於全球減碳至關重要關鍵在於碳權品質,今年6月上架的高品質移除類型之國際碳權,將協助企業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

 

國際趨勢的影響與企業永續發展的挑戰

德國萊因亞太區執行副總裁王秀雲提到,面對歐盟、台灣及全球各國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挑戰所設立碳關稅機制,在2026年即將陸續啟動,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在於及早做好準備,透過供應鏈管理和碳盤查,擬定減碳目標與計劃,每年的檢視與查證,最後透過碳匯或是其他方式達到淨零。另一方面,德國萊因營運與保證服務副總經理項俊傑則進一步分析如何從供應鏈中找到永續發展的契機與突破。他指出, 近年國際品牌商、國內大廠強力推動節能減碳目標,展現落實永續的決心,並帶動供應鏈廠商同步跟進,影響已無可避免。因此,供應鏈廠商也必須從產品生命週期中尋求永續發展解決方案,從節能、節水、減碳、減廢、回收再利用等方向去思考如產品低碳設計、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採用回收再生材料、提高材料利用效率及回收率、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等,以應對「淨零減排」與「循環經濟」趨勢。 如何因應氣候變遷衝擊,透過多元的 ESG 組合方案,並落實於營運中以提升企業競爭力,進而創造供應鏈的綠色契機,已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議題。

 

為了因應碳洩露風險而產生的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Strive by STX 亞太區主管 Aymeric de Condé 深入解析了CBAM對台灣企業的影響和風險,並分享中小企業如何透過CBAM發展未來商機。歐洲 CBAM 只是一個開始,各國版的 "CBAM" 範圍未來還會擴大。歐盟 CBAM 初期鎖定六大高碳排產業,包括水泥、電力、肥料、鋼鐵、鋁及氫,其中以鋼鐵業對台灣經濟影響最大。

 

Dell 與世紀集團的永續解方

從消費電子到能源管理的永續解決方案,戴爾科技及世紀集團分別從不同面向分享他們在永續發展上的具體實踐。戴爾全球永續暨循環經濟亞太區總監戴令徽表示,戴爾的永續發展策略涵蓋設計製造、永續材料及服務方面的循環創新,並攜手在地夥伴鏈結國際標準,打造國際綠色生態鏈。從提升產品能源效率、使用永續材料包裝、安全可靠的維修、再利用與回收,戴爾的端到端永續解決方案自 2010 年以來,已將整體產品的能源強度降低了 76%,且 2007 年以來已回收超過 25 億磅的廢棄電子產品。戴爾科技致力於在 2050 年前於範疇 1、範疇 2 及範疇 3 達到溫室氣體 (GHG) 的淨零排放。 世紀集團協理余俊德則分享,世紀集團如何透過更換高能源效率設備,將耗電量高的銲接生產活動達到節能目標,並將產出的廢棄物進行資源化處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對環境的衝擊,達到資源循環永續經營。

 

此次永續發展論壇從政策推動、碳費徵收機制到實際企業案例,全面解析如何通過碳交易平台及第三方認證幫助企業實現永續發展目標。德國萊因身為碳查驗與能源管理驗證領先單位,同時也是國內環境部與水利署認可查驗機構, 2009 年起即長期關注全球碳及能源管理最新趨勢,已協助不同產業的海內外客戶符合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查驗 (ISO 14064-1)、產品碳足跡查驗 (ISO 14067)、水資源效率管理驗證 (ISO 46001) 、能源管理系統驗證 (ISO 50001) TCO認證 EPEAT環保標章等國際規範與不同監管單位要求,從能資源管理、供應鏈合作到廢棄物回收,全面強化企業綠色競爭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