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陳婉真說故事》15歲的天涯亡命客 陳榮慶(中)—— 自己養活自己

優傳媒/ 2024.06.18 19:56

命運的捉弄,陳榮慶15歲隨著父親陳明財搭魚船逃亡,在美國取得政治庇護並在美受教育,高中時幾乎全靠自己半工半讀養活自己,表面上笑得燦爛,內心卻深受傷害,不敢生小孩,卻喜歡照顧鄰居的小朋友。

 

作者/陳婉真

 

在日本的監獄中被關押三個多月的陳明財、陳榮慶父子,於1976年11月間抵達美國,並順利取得政治庇護。

 

陳明財有兩個妹妹都在美國定居,大妹嫁給外交官彭中原,根據《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他從1958到1969年任職外交部,曾擔任駐紐約總領事館副領事,及舊金山總領事館領事,官階不小。但在陳家卻是「拒絕往來戶」,因為戰後初期外省人對台灣人心理上造成極大傷害,許多本省人家庭私下說,如果女兒要嫁外省人,寧可把女兒剁成肉醬餵猪吃。因此,阿慶的大姑自從嫁給彭中原後,就和娘家斷絕聯繫。

 

阿慶的小姑則是嫁給醫師後,移居美國路易斯安那州(State of Louisiana)。阿慶記得小姑結婚時,全家總動員辦喜事,出國前,阿嬤及爸爸都給予不少的財務贊助,因此,陳明財父子初抵美國,除了陳明財到國會作證,指控國民黨迫害異己之外,並由台獨聯盟安排四處演講等政治活動。生活漸趨平靜後,父子就住在路易斯安那州,明財妹妹家。

 

然而,即便遠在千里之外,國民黨政權當然無法容忍陳明財的言行,透過彭中原向連襟夫婦施壓,起先是好言相勸,希望陳明財回台灣,只要肯好好服從黨,一定會給予好的安排;不聽話,就是成為負面教材。

 

想當然,陳明財不為所動。

 

不到半年,阿慶的小姑一家,終於承受不住壓力而下逐客令,陳明財傷心憤怒之餘,也只得帶著阿慶離開妹妹家,兩人流浪到洛杉磯,暫住許世楷家。不久在北好萊塢(North Hollywood)租了一間廉價汽車旅館房間,陳明財買了一台中古貨車,靠著幫台灣同鄉搬家、油漆房屋,及修理電器等工作討生活,阿慶則進入北好萊塢高中(North Hollywood High School)就讀,有空時也去當爸爸的幫手。

 

別以為好萊塢這個名字聽起來是一個世界著名的電影重鎮,其實鄰近的北好萊塢是一個龍蛇雜處,充斥各種槍枝、毒品、妓女…等暗黑行業,有許多拉丁美洲移民、偷渡客,但也因而才能找到價格便宜的汽車旅館居住。

 

許世楷及盧千惠夫婦早年因為在日本及美國都有住所,陳榮慶和爸爸逃亡到日本,以及在美國離開姑姑家舉目無親可照顧時,許世楷都曾伸出援手幫忙或提供短期居住。(圖/陳婉眞攝)

 

對阿慶而言倒是有個好處,由於加州算是富裕州,學校提供免費的早午餐,學生只要拿餐券到學校餐廳,就可免費吃飽飽,對於成長中的阿慶而言,應該是在美國苦澀新生活中,最幸福的回味。

 

至於學校功課,由於台灣的數理基礎不錯,阿慶的數學、物理等理科成績根本就可以跳級,高中生活對他而言雖然有苦也有樂,苦的是阿爸脾氣不好,加上語言不通、適應不良、常常一出門就幾天不回家,生活極度窮困,兩人的關係日益惡化。樂的是在學校生活中英文進步迅速、漸漸能融入美國社會;在校內食物不缺、功課越來越好…。

 

阿慶原以為苦日子應該就此結束,生活可以漸入佳境,想不到某日他從學校回到房間,看到爸爸在枕頭上留了一張字條,告訴他房租付到星期五。老爸就這樣消失不見了。

 

阿慶面臨無家可歸的窘境。剛好他同班同學中有一位來自瓜地馬拉的 Denny,平日就對阿慶不錯。Denny 曾多次問阿慶住哪裡,阿慶難以啟齒,只含混說住在某處,Denny 很好心的說那裡剛好離他家很近。他想去看看 Jimmy 家,Jimmy 心情極差下,終於帶 Denny 到汽車旅館,並說出父親跑掉、周五以後他就無家可歸了。

 

1973年,台灣青少棒隊至美國印第安那州蓋瑞市比賽,(右起)楊宗昌、李友禮、吳波平、吳聖麒四人分別身穿「台」「獨」「萬」「歲」的T恤,於球場宣傳獨立思想。(圖/取自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好心的 Denny 震驚之餘,回家和父母商量,父母同意邀請阿慶暫住他們家,暫時解決阿慶住的問題。於此同時,阿慶也在漢堡連鎖店 Jack in the Box 找到打工的機會,至少他可以養活自己了。

 

想不到阿慶暫住Denny 家的事被校方知道了,校長找阿慶去個別談話,說阿慶未成年,依法Denny 的父母不能成為阿慶的監護人,因此阿慶必須搬到州政府的青少年收容所居住。

 

阿慶幾經抗拒,並表示他已在 Jack in the Box 找到工作,可以養活自己,等存够錢他就會到外面租屋居住,就這樣他在Denny 家住了七、八個月後,才搬到自己存錢租賃的公寓居住,校方也特地安排阿慶每周六、日到附近的教會幫忙,小小年紀,他卻已經可以獨自在異鄉生活了。

 

然而,對於一個成長中的高中生而言,阿慶白天上課,下午三點下課回家沒事就先睡覺,晚上十點到漢堡店上班,直到清晨五點才下班;回家稍事準備,上午七點又開始到校上課;周末則要到教堂打工,時間過得很緊湊,其實是相當辛苦。那是身心雙方面的苦,苦到這四十多年來他自己都不願再去回顧,直到兩、三年前陳銘城把他的故事寫出來,他才有勇氣再去回顧年少時那段痛苦的日子。

 

阿慶自己說,在那龍蛇雜處的環境裡,他僥倖沒有染上任何不良習慣,實在不是他有多厲害,而是他要忙著為自己的三餐溫飽打拼啊。

 

就在生活漸入正軌時,有一天爸爸打電話給他,說他在芝加哥的一家旅館找到穩定的工作,希望阿慶能搬到芝加哥。

 

阿慶深知老爸的個性,兩人關係也不好,對於要不要搬到芝加哥相當猶豫,但身邊好友得知後都勸他,無論如何,還是父子團聚比較好。阿慶因而在1978年初搬到芝加哥,他後來也在芝加哥的湖景高中( Lake View High School )修完高中的學業。

 

和洛杉磯四季宜人的氣候相較之下,芝加哥簡直是冰天雪地,對來自南台灣的阿慶而言,更是生平第一次住到這麼寒冷的地方,非常難以適應。

 

「老爸的工作地點是在芝加哥市區、由台灣人開的一家名為東京旅社的旅館,樓高21層,有250間房間,他主要負責電工維護及其他房舍的維修,旅館大部分的房客是靠領救濟金過活的老人。

 

芝加哥是黑手黨的大本營,市中心本來就不是什麼好區,而是幫派、販毒、色情等的聚集地,卻沒有偷搶,因為在那裡黑手黨是大哥。

 

被稱為全方位的台獨組織者楊宗昌(1936 ─ 2023),學的是工程,在台獨聯盟卻是負責組訓,也担任過財務工作及公論報社長,晚年著重於海外台灣人的口述歷史訪問及蒐集。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赴美訪問不幸因心肌梗塞病逝前,楊宗昌在醫院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楊宗昌雖然看起來文武全才,高高在上,其實非常照顧晚輩,許多台灣留學生初抵美國,楊宗昌都親自接待,並常招待年輕人到家中或參加同鄉聯誼 。楊宗昌的外冷內熱陳榮慶感受最深,他和林茗顯兩人堅持參加陳榮慶的高中畢業典禮,更讓阿慶永難忘懷。(圖/取自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我們學校也一樣,非洲裔、波多黎各人很多,學校的資源和洛杉磯相較,明顯差很多,女同學一陣子不見就發現又懷孕了、又多了一個小孩了…。

 

我則一樣半工半讀,在漢堡店、日本料理店打工,收入比以前更好了。」阿慶說。

 

只是,為了爸爸的一通電話,從洛杉磯搬到芝加哥的阿慶,萬萬沒想到才不過一個月的時間,老爸再度上演落跑秀,同樣在枕頭上放了張紙條,就消失不見了。

 

台灣人老闆李光俊為此相當不諒解陳明財,他多次嘀咕說,有必要為了多一百塊的收入就此一走了之,跑到華府去嗎?

 

阿慶也覺得這次實在很難再原諒這個不告而別的父親,好不容易從加州搬到冬冷夏熱的芝加哥,一切還在重新適應,老爸又跑掉了。

 

所幸這次阿慶比較大了,也因為有了上次的經驗,加上李光俊那裡還是可以打工兼住宿,還有台獨聯盟的楊宗昌、林茗顯兩位幹部持續不斷的關懷他,阿慶高中畢業時,兩人堅持一定要參加他的畢業典禮,讓阿慶感受到滿滿的溫暖。

 

只可惜後來楊宗昌搬到北加州,不久前過世;林茗顯近年回台,阿慶曾想去看他,卻聽說老人家患了痴呆症,不方便見客,但兩位台獨前輩對他的關心,讓阿慶永遠感念在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