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PwC Taiwan《2024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深度訪談專刊》: 打造永續韌性 轉型勢在必行

中央社/ 2024.06.17 15:09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17 15:09:18)PwC Taiwan於2024年6月17日發布《2024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深度訪談專刊》,邀請臺灣16家金融業業者進行問卷,同時邀請來自金控、銀行、保險、證券、投信、金融科技等11位金融業企業領袖進行深度訪談。調查發現,經歷了兩年的利率急速緊縮,金融業者透過財務及業務的重整以及營運轉型優化,陸續挺過環境鉅變的難關。未來聚焦生成式AI的發展以及永續實踐,同時強化風險控管,以保競爭優勢。

主要發現: 1.62%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擔憂今年全球經濟將衰退,高於整體產業(39%) 2.50%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對今年營收成長有信心,高於整體產業(33%),主因是升息已達高點、通膨與戰爭利空鈍化,以及產業不確定性消弭 3.未來一年,38%金融業預計進行人員擴編,較整體產業(43%)略為保守 4.未來三年,50%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暫不考慮發起新併購,另有44%尚未有看法 5.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的主要威脅為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56%)及通貨膨脹(56%),而健康威脅(50%)與地緣政治衝突(50%)並列第二

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調查計畫主持人、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營運長吳偉臺指出,高達94%的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認為現有營運模式只能維持不到十年的獲利水準,遠高於臺灣整體企業76%。這顯示臺灣金融業在經歷過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大衰退、各國政府大撒幣和利率政策大轉向後備感壓力,而必須加速於永續及數位的進程。

生成式AI的機會與風險 科技勢在必行(Tech Imperative)的大趨勢也是金融業企業領袖最關心的議題,逾八成臺灣金融業者認為,未來三年,生成式AI將促使公司多數員工學習新技能,並將增加產業內的競爭壓力,75%將大幅改變其公司創造價值的方式。

臺灣金融業認為生成式人工智慧雖為金融業帶來新機會,但也加劇了資訊安全與網路威脅的風險;嵌入式金融讓跨業、跨界串流儘管變得更為容易,但企業也必須更敏捷、更周全地確保生態圈內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

氣候行動的下一步: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根據本次調查,在回應氣候行動與擔負永續責任的社會期待上,有超過九成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正在進行甚至完成了氣候相關行動,包括提高能源效率(100%)、研發新的氣候友善產品/服務或科技(94%)和啟動培訓員工計畫(89%)等。然而在投資大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上,僅75%正在進行或完成,甚至有19%擬訂計劃但未實行。

吳偉臺指出,隨著反漂綠浪潮與不斷升級的國際永續要求下,金融業者必須制定更前瞻的ESG(環境、社會、治理)策略,包括人權、生物多樣性、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策略性強化氣候與財務韌性,發展對自然有益的商業模式,有效應對社會挑戰,同時有益於人類福祉和自然生態。

數位轉型、法令遵循等新興風險與機遇,亦是金融業的重大課題,金融業企業領袖除了必須靈活應對這些外部變化,同時也必須為內部打造更具前瞻性、包容性的職場文化,才有辦法維持競爭力。為了在瞬息萬變的局勢中,重新打造金融業企業文化,包括多元共融(DEI)、彈性的勞動條件、與傾聽員工聲音,持續性地重塑、再造才是成功的關鍵要素。

吳偉臺表示,永續與數位的雙軸轉型仍是重中之重,不僅僅是為了獲利,同時也是為了維持企業適應市場與環境極端驟變的風險控管能力與競爭力。金融業者在組織轉型的過程中,可從五大關鍵行動著手,包括一、隨時檢視商業模式的長期可持續性;二、深刻認知重大趨勢(如氣候風險)的威力;三、快速並負責任地發展生成式人工智慧;四、理解實踐永續不只是「脫碳」;五、解決效率低落問題,以釋放資源進行「重塑(Reinventing)」,才能順應潮流、走向穩健有序的未來。

下載《2024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深度訪談專刊》:https://www.pwc.tw/fsceosurvey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左2)、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營運長吳偉臺(右1)、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暨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右2)、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左1)於PwC Taiwan 2024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深度訪談專刊發布記者會合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