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糖尿病足腫脹、化膿⋯顧不好恐截肢!治療用「1藥膏」快速修復傷口

優活健康資訊網/照護線上 2024.06.17 11:00


一位5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走進診間一跛一跛地,相當吃力。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劉明偉表示,根據患者的描述,一開始是大腳趾頭上出現小傷口,但遲遲沒有癒合。由於缺乏良好的傷口照護,患者的腳便逐漸紅腫,傷口流出滲液,連走路都不方便⋯⋯



後續由於感染很嚴重,患者只好接受手術清創,並截掉兩根腳趾。劉明偉表示:「其實,如果患者在發現傷口時便立刻就醫,好好接受治療,應該有機會讓傷口早點癒合,不用面臨截肢的狀況。」

但因為患者是弱勢群體,加上步行不便,每一次的回診對於沒有家庭支持的患者來說真的是舉步艱難,後續即使有社工的介入,該名患者依舊未能有效控制傷口潰瘍的進程,往後更可能面臨再次截肢的命運。

在台灣糖尿病是相當普遍的問題,劉明偉說,糖尿病會造成血管病變與神經病變,而漸漸演變為糖尿病足,約有25%的糖尿病患者會有足部潰瘍問題,血管病變會使血管狹窄、阻塞,而影響足部血液循環,可能產生潰瘍、壞疽;神經病變會讓患者感覺遲鈍,容易在無意間受傷、燙傷,因為不覺得疼痛,患者常常會輕忽傷口,容易遭到感染,進展為蜂窩性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而需要動手術清創,甚至截肢。

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常常會因為感染而反覆住院、接受清創手術,甚至截肢。」劉明偉說,「研究指出,糖尿病足患者因為感染而再次住院的比例高達40%,其中每6名患者就有1人在感染1年後死亡。若是不幸截肢,更有高達5成患者會在截肢後5年內死亡。」

導致糖尿病足患者面臨截肢的原因很多,劉明偉說,常見原因包括傷口照護不良、誤信偏方、使用不明藥膏塗抹傷口,這些藥膏非但沒有治療效果,還可能加速傷口感染、惡化;患者可能完全不曉得足部有傷口,等到足部腫脹、滲液、化膿、發臭才發現;即使知道足部有傷口、潰瘍,患者可能因為不覺得疼痛,而延誤就醫。血糖控制不佳對糖尿病足潰瘍也有負面影響,除了讓足部血液循環惡化、傷口難以癒合、也會增加傷口感染的機會。

糖尿病的併發症相當多,倘若糖尿病足潰瘍惡化、截肢,可能導致行動不便,又會衍生出更多棘手的問題。劉明偉說,糖尿病友平時要儘量避免足部出現潰瘍,而在出現潰瘍之後,一定要及早就醫,接受正確的治療,讓潰瘍儘快癒合。

25%糖尿病患者有足部潰瘍

在過去,糖尿病足潰瘍的照護大多使用抗生素藥膏。劉明偉說,使用抗生素藥膏的主要目的是預防感染,避免進展為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等狀況。

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與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於2024年公布的「糖尿病足潰瘍治療共識」中建議,若患者周邊血管變病與阻塞已處理完成、傷口也完成清創後,建議下一步可以使用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治療,可以幫助傷口快速癒合,降低截肢風險。

劉明偉補充,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的作用是調控影響傷口癒合的微環境,抑制傷口中會增加發炎的M1巨噬細胞,增加促進癒合的M2巨噬細胞,促使血管新生、傷口修復。幫助縮短傷口發炎期,進入增生期,促進傷口癒合。

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是照護患者傷口的利器,根據臨床使用經驗,確實有助於縮短傷口癒合的時間。劉明偉補充,有些情況患者可能還會搭配高壓氧治療、手術,並利用各種醫材來幫助傷口癒合。

新式乳膏助糖尿病足傷口癒合

目前糖尿病足傷口新式乳膏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符合條件,醫師便會協助申請使用,健保給付條件如下:

糖尿病足部潰瘍常見分級(Wagner System)為2級,清創後最大傷口面積≦5平方公分,且符合以下所有條件:

  • 傷口深及肌肉層且經抗生素藥膏或燙傷藥膏治療及使用傷口敷料12週後,傷口癒合面積<50%。
  • 檢測糖化血色素<8.5%、白蛋白≧3.0g/dL。
  • 治療前上下肢血壓比值(Ankle Brachial Index,ABI)≧0.9。

「現在健保規定的使用條件比較嚴苛,清創後傷口面積要小於5平方公分,且需先治療12週,傷口癒合面積<50%,還要搭配抽血檢查的數值。」由於目前現行健保給付條件下,患者要等候3個月進行傷口對照後,才能使用,對於是否可能影響患者截肢機率,劉明偉分享,「如果能夠及早使用,對患者應該會有幫助。讓傷口早日癒合不但可以降低截肢風險、避免失能、維持生活品質,還可以節省後續回診、住院、手術的醫療花費。

新式乳膏健保給付條件




糖尿病足潰瘍問題很多,糖友們平時要穿著合腳的鞋襪,不可赤腳走路。劉明偉說,請每天檢查雙腳,如果發現龜裂、擦傷、水泡、潰瘍等狀況,務必及早就醫,利用正確的方法照顧傷口。跨專科團隊會運用各種方法來穩定血糖、恢復血液循環、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幫助患者維持生活品質,遠離截肢的威脅!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為:糖尿病足潰瘍新利器 2024治療指引推薦使用新式乳膏治療 早日癒合就能遠離截肢命運,整形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