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財劃法25年未修,有錢有權,一執政就不想修

品觀點/記者 許怡雯 2024.06.17 13:08

最近引起朝野爭議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財劃法),是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權分配的關鍵法律,影響著國稅和地方稅的分配。本週三,這部經歷了三任總統、長達25年未能大修的修正案,將在立法院進行逐條審查。藍白聯手提案展現了「地方包圍中央」的氣勢,這次是否能在立法院闖關成功,將成為繼國會職權修法後,另一個朝野攻防的焦點。

究竟為什麼財劃法25年未修?簡言之,主要在而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涉及重新分配民眾繳納的國稅和地方稅,這意味著有人會獲得更多資源,也必定會有人因此減少。此修正案的核心是對「財源大餅」的重新分割,既涉及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垂直分配,也包括各地方政府之間的水平分配。而以目前的財劃法對中央最為有利,集錢又集權,因此只要任何政黨執政時,就不會想去修改,加上過去立法院總是執政黨過半數,也讓這個法一拖25年,財經學者坦承表達,是該修了!

據了解,自民國88年修憲精省以來,部分事權和財源移交中央,引發「中央集權又集錢」的爭議。地方政府不斷呼籲改變中央和地方75%對25%的收入分配現況,希望中央釋出更多財源。然而,除了稅收,地方政府還有規費、財產收入等非稅收財源,需綜合考量收支平衡問題。

雖然財政部曾指出,未來將擴大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規模,但需通盤審視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及財政狀況。近年來,地方財政在中央挹注下有所改善,但普通統籌稅款的分配公式仍引發爭議。例如,新北市在人口最多的情況下,人均分配額卻較低,反映了分配公式中各指標的權重問題。

而隨著新內閣上任,財劃法修正再次成為焦點。民眾黨團、國民黨團等提出的修正草案要求中央大幅釋出財源,但財政部表示,若中央需釋出大量財源,恐影響國防、社會福利及基礎建設的支出,並可能導致地方財政差距擴大。

為了讓民眾清楚,民眾黨的立委黃珊珊特地在臉書發文說明,她寫到,簡單來說,《財劃法》是以法律決定了各級政府收取的稅收該分別分配給中央、地方多少錢?讓各級政府「依據憲法及法律規定」所應辦理的各項政策及行政責任事務,有穩健的財政作為支撐。

以法律明文規定稅收分配後,各個地方政府就可以根據對全國稅收預估狀況,推估出可以分得的稅收金額大小,也就能決定此年度可以做多少事情?做到甚麼程度?

黃珊珊也強調,修正財劃法是地方政府的殷切盼望,《財劃法》最近一次修正是在1999年,配合精省,考量中央承接部分省府業務,因此重新決定如何分配國稅及地方稅的稅收給各級政府。不過本次的修法仍未擺脫「大中央政府」思維,透過「集錢」來「集權」,將地方政府可以透過財劃法直接確定能夠取得的「大餅」縮小,導致地方政府負擔許多法定的「地方自治」義務,卻沒有財源可以負擔。

黃珊珊也寫到,行政院及立法院又會不斷強加責任在地方政府身上,中央請客地方買單,導致地方財務負擔沉重,根本不敢預先規劃未來的地方長遠發展。(例如:班班有冷氣增加電費支出、調整公教待遇、調整村里長事務費….)百般無奈的地方政府只能仰人鼻息,另外向中央爭取「計畫型補助款、一般性補助款」挹注。

甚至還提到中央大小眼,她指出,一般性補助款有部分基本指標,很多中央補助款都是「中央執政黨」設定的政策指標來分配,由於人為因素重,因此縱使立意良善,也經常會被質疑中央大小眼,對「非同黨執政縣市」政府苛刻以待。

有學者指出,財劃法25年未修的主要原因在於,執政黨往往不願輕易改變現有的財政分配格局,因為這牽涉到龐大的利益分配與政治權力平衡。他認為,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財政分配矛盾在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需要更多的協商與妥協。

財劃法修正案能否在立法院順利通過,將影響未來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財政分配格局。無論結果如何,此次修法審查勢必成為朝野攻防的重要戰場。這次修法能否為地方政府帶來更多財源,還需拭目以待。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這次修法審查將成為財政政策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影響深遠。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