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專欄】沙崙科學城的發展願景─以竹科與筑波為借鏡

銳傳媒/特別報導 2024.06.17 05:00

 

文/林健正(台北市糖廍文化協會創會會長、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總務長)

高鐵是台灣西部走廊便捷、準時與舒適的運輸工具,但是高鐵不單純為交通運輸的功能,場站的開發落實大眾運輸為導向的發展理念,它的城市空間尺度反映新都市主義的目標和理想。

沙崙科學城坐落在台南高鐵站區,居大眾運輸交通的節點,以台南交大為發軔,而後加入綠能、智慧、資安、健康與醫療等重大建設項目,復有工研院、國研院、中研院、交大與成大,逐漸形成一個學研的新聚落。

電腦運算能力大幅地提升,人工智慧將對人類文明產生巨大的衝擊。最近行政院又公布AI生態園區-另一個國家重大建設-落腳在沙崙科學城,台南高鐵特定區的產業專區儼然成為創新產業的成長核心。

新竹與筑波是台日兩國各自成立的第一座科學城,它發展的經驗顯示,這兩個科學城均有國家級的研究機構,主要的差別在於產業的活絡及創新的程度。

竹科成立於1980年,新興科技產業與民間創業投資大量湧入園區,沖淡由政府主導的角色,以發展ICT及半導體產業為主軸,專注於全球市場的變化,強調產品的應用研究,竹科充滿創意、創新與創業的活力。

從竹科成立迄今,新竹地區的人口增加約40萬人。竹科及其外溢造成科技產業取代農業聚落,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生產高科技晶片、電腦、通訊等各式電子零組件及產品,創造兆元的年產值,在全球科技產業佔有一席之地,而享有「台灣矽谷」之美譽。

相形之下,筑波科學城成立於1963年,花了十年的時間陸續遷入政府9個部門43個研究機構及6萬名員工,然而基礎研究的能量未能有效地移轉到產業及民間企業,未能創造合乎比例工作機會及產值,筑波科學城曾經名噪全球,如今重要性已江河日下,而被人們戲稱為「科學的烏托邦」。

筑波科學城高度地依賴公部門的資源與行政力量,日本政府不惜花掉 2兆元的預算,強勢地主導它的發展方向,以國營企業、國家研究機構及筑波大學為核心,形成垂直領導的封閉官僚體係,缺乏創新的活力,且與市場機制及產品應用存在嚴重脫節的現象。

沙崙農場是二仁溪的沖積平原,也是舊農業社會時代糖業的原料區,東北季風或西南氣流沿河口而入,塵土飛揚,落地積成沙丘,這就是「沙崙」地名由來。有識之士應該是思考如何透過高鐵周邊環境空間的轉型,達成生產、生活與生態空間永續經營的目標。

有鑑於新竹與筑波強烈對比的經驗,未來的沙崙科學城應該跳脫以大學與研究機構主導的保守思維,在現有的發展基礎之上,積極引進新興產業,帶動台灣新一波產業的升級與轉型,以落實沙崙科學城長遠發展的願景。

政府宜就高鐵站區與沙崙農場土地合理使用的模式,進行具有前瞻視野的整體規劃,預留新興產業發展的腹地,同時未雨綢繆妥善規劃就業人口的居住及生活空間,期以吸引人才與留住人才,逐步發展成為宜居的科學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