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蔡哲明》誰讓藝人登陸淪為「離散認同」

聚傳媒/ 2024.06.16 09:19

蔡哲明》誰讓藝人登陸淪為「離散認同」

蔡哲明》誰讓藝人登陸淪為「離散認同」

照片為五月天臉書粉絲專頁截圖

【聚傳媒「明」理專欄】臺灣天團五月天主唱阿信在中國北京鳥巢開唱掀起波瀾,因與粉絲閒聊脫口說出:「我們中國人,來北京就是要吃烤鴨。」引發綠營粉絲出征怒喊「滾出臺灣」,綠營立委也在臉書暗嗆「告別五月」,民進黨顯然透過一種「情緒動員」進行離散壓迫,前總統蔡英文還曾表示「沒有人需要為了認同道歉」,如今看來「政治正確」下的「離散認同」依舊揮之不去。  

   離散(Diaspora)最初是指西元前六世紀猶太人流離失所,因為政治因素遷徙他鄉,猶太人最終沒有回到原先住處,散居各地並成為了外來族群。現指解構國家主體的各種作為,不再受制國家體制的基本規範;而當賴政府遂行「謀獨策略」,對於臺灣藝人表態一律認定基於政治脅迫,加上520後兩岸關係劍拔弩張,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甚至代替藝人發言,言詞批判為統戰言論。但事實上,從「假唱」到「烤鴨」的認知作戰、「演出者」到「表態者」的商業邏輯、民進黨「憂鬱反芻」的仇中戲法,在在顯示在「政治光譜」下操作「離散認同」。  

「假唱」到「烤鴨」的認知作戰

   五月天的「假唱」疑雲曾在大陸喧騰一時,民進黨政府一度透露不具名的國安單位,一月宣稱已經掌握了相關情資,當時正逢總統大選而被中共施壓,傳出因五月天拒絕在演唱會中發表附和中國言論才被誣賴「假唱」,後續才會遭到藉端施壓進行調查,堪稱歷史上首波政治娛樂化的認知作戰。 

  當賴清德總統就職後因「謀獨演說」再度激發兩岸對峙,而五月天的「烤鴨」言論也在臺灣輿論炸鍋,吳思瑤認為520前後對外是中共統戰高峰期,對內則是中共設定立法院作為干政戰場,五月天可能也沒想過因為「烤鴨」被當作中共同路人,對比先前同情反被批判出賣靈魂,顯然在選舉後翻轉五月天的悲情牌人設。 

「演出者」到「表態者」的商業邏輯

   臺灣藝人的政治表態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總統陳水扁因掌權後發表一邊一國等激進言論,自此藝人前進大陸的言辭行動,也引發了兩岸官方民間的放大檢視,藝人除非涉足選舉場域活動,否則一般都是「保持距離」避免泛政治化,單純詮釋商業邏輯下的「演出者」角色。 

   賴總統對於藝人表態也向外界呼籲「人在屋簷下」盼國人諒解,但在民粹政治操作下卻是兩面手法,民進黨已經連續三屆執政,過往出征「舔共」藝人早為常態,既抨擊又同情的矛盾氛圍誰該負責?登陸藝人的表態到底是賴政府說的「虛情假意」,還是國台辦講的「真情流露」誰又知道? 

民進黨「憂鬱反芻」的認同之亂

   民進黨對於兩岸認同始終陷入一種相互矛盾的政治囹圄,不時引起網路鄉民唇槍舌戰「隔空交火」,名人的國族認同總被指控為統戰工具,凸顯的是「憂鬱反芻」的心理狀態。「憂鬱反芻」源自心理學,是指人的腦海反覆上演負面回憶呈現「反芻性思考」(Rumination),因為過度沉溺負面情緒進而感到焦慮、悲傷以及憤怒。 

   而民進黨在此心理狀態之下呈現出自我保護,透過各種負面人設進行情緒勒索,當中不乏歌唱藝人、運動選手以及政治人物,常因個人認同價值背離政治正確,而遭各種民粹手法進行思想清算,即便利用政黨意識形態作為恫嚇工具,民進黨依舊深陷公眾人物認同大陸,多次上演重複焦慮的政治戲碼。 

   賴總統就職典禮喊出兩岸互不隸屬再掀統獨波瀾,延續蔡政府政治正確下的「離散認同」,民進黨的謀獨老路,已讓「國家本質」產生混淆。從「假唱」到「烤鴨」的認知作戰,撩撥的是兩岸同文同種的離散目的;「演出者」到「表態者」的商業邏輯,代替藝人腦補的認同意志進行政治操作;民進黨「憂鬱反芻」導致認同錯亂,正是藉由一種政治正確凌駕個人認同。 

民進黨每逢遭遇「藝人登陸」輸誠就先認定「統戰工具」,遂行政治正確強壓個人認同的自由意志,如今「政治離散」下的兩岸之亂誰來化解,這場困局恐怕解鈴還需繫鈴人。

 

作者為專欄作家

 

●投稿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

照片為五月天臉書粉絲專頁截圖

【聚傳媒「明」理專欄】臺灣天團五月天主唱阿信在中國北京鳥巢開唱掀起波瀾,因與粉絲閒聊脫口說出:「我們中國人,來北京就是要吃烤鴨。」引發綠營粉絲出征怒喊「滾出臺灣」,綠營立委也在臉書暗嗆「告別五月」,民進黨顯然透過一種「情緒動員」進行離散壓迫,前總統蔡英文還曾表示「沒有人需要為了認同道歉」,如今看來「政治正確」下的「離散認同」依舊揮之不去。  

   離散(Diaspora)最初是指西元前六世紀猶太人流離失所,因為政治因素遷徙他鄉,猶太人最終沒有回到原先住處,散居各地並成為了外來族群。現指解構國家主體的各種作為,不再受制國家體制的基本規範;而當賴政府遂行「謀獨策略」,對於臺灣藝人表態一律認定基於政治脅迫,加上520後兩岸關係劍拔弩張,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甚至代替藝人發言,言詞批判為統戰言論。但事實上,從「假唱」到「烤鴨」的認知作戰、「演出者」到「表態者」的商業邏輯、民進黨「憂鬱反芻」的仇中戲法,在在顯示在「政治光譜」下操作「離散認同」。  

「假唱」到「烤鴨」的認知作戰

   五月天的「假唱」疑雲曾在大陸喧騰一時,民進黨政府一度透露不具名的國安單位,一月宣稱已經掌握了相關情資,當時正逢總統大選而被中共施壓,傳出因五月天拒絕在演唱會中發表附和中國言論才被誣賴「假唱」,後續才會遭到藉端施壓進行調查,堪稱歷史上首波政治娛樂化的認知作戰。 

  當賴清德總統就職後因「謀獨演說」再度激發兩岸對峙,而五月天的「烤鴨」言論也在臺灣輿論炸鍋,吳思瑤認為520前後對外是中共統戰高峰期,對內則是中共設定立法院作為干政戰場,五月天可能也沒想過因為「烤鴨」被當作中共同路人,對比先前同情反被批判出賣靈魂,顯然在選舉後翻轉五月天的悲情牌人設。 

「演出者」到「表態者」的商業邏輯

   臺灣藝人的政治表態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總統陳水扁因掌權後發表一邊一國等激進言論,自此藝人前進大陸的言辭行動,也引發了兩岸官方民間的放大檢視,藝人除非涉足選舉場域活動,否則一般都是「保持距離」避免泛政治化,單純詮釋商業邏輯下的「演出者」角色。 

   賴總統對於藝人表態也向外界呼籲「人在屋簷下」盼國人諒解,但在民粹政治操作下卻是兩面手法,民進黨已經連續三屆執政,過往出征「舔共」藝人早為常態,既抨擊又同情的矛盾氛圍誰該負責?登陸藝人的表態到底是賴政府說的「虛情假意」,還是國台辦講的「真情流露」誰又知道? 

民進黨「憂鬱反芻」的認同之亂

   民進黨對於兩岸認同始終陷入一種相互矛盾的政治囹圄,不時引起網路鄉民唇槍舌戰「隔空交火」,名人的國族認同總被指控為統戰工具,凸顯的是「憂鬱反芻」的心理狀態。「憂鬱反芻」源自心理學,是指人的腦海反覆上演負面回憶呈現「反芻性思考」(Rumination),因為過度沉溺負面情緒進而感到焦慮、悲傷以及憤怒。 

   而民進黨在此心理狀態之下呈現出自我保護,透過各種負面人設進行情緒勒索,當中不乏歌唱藝人、運動選手以及政治人物,常因個人認同價值背離政治正確,而遭各種民粹手法進行思想清算,即便利用政黨意識形態作為恫嚇工具,民進黨依舊深陷公眾人物認同大陸,多次上演重複焦慮的政治戲碼。 

   賴總統就職典禮喊出兩岸互不隸屬再掀統獨波瀾,延續蔡政府政治正確下的「離散認同」,民進黨的謀獨老路,已讓「國家本質」產生混淆。從「假唱」到「烤鴨」的認知作戰,撩撥的是兩岸同文同種的離散目的;「演出者」到「表態者」的商業邏輯,代替藝人腦補的認同意志進行政治操作;民進黨「憂鬱反芻」導致認同錯亂,正是藉由一種政治正確凌駕個人認同。 

民進黨每逢遭遇「藝人登陸」輸誠就先認定「統戰工具」,遂行政治正確強壓個人認同的自由意志,如今「政治離散」下的兩岸之亂誰來化解,這場困局恐怕解鈴還需繫鈴人。

 

作者為專欄作家

 

●投稿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