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慈愛辦學的起始點~宜蘭市北門口的「慈愛幼稚園」

新頭條/ 2024.06.16 12:22

文:蕭麗惠 圖:蕭麗惠、王偉

如果不是老一輩的在地人,可能鮮少有人知道開啟佛光山教育文化事業起點的「慈愛幼稚園」,原址就在現今宜蘭市北門口「佛光山蘭陽別院」後方,而大門右側花圃裡,石碑上面刻著斗大的「禪」字,不僅是念佛會舊址,更蘊含著星雲大師由「慈愛入禪境」創建人間佛教的隱喻。人間佛教就是從這裡出發,迄今已經成為跨越三大洋、五大洲弘揚佛教與禪宗法脈的普世教派。

慈愛幼稚園變成宏偉別院 今昔對照令人難以想像

巍峨聳立的佛光山蘭陽別院,是一棟十七樓建築物,四平八穩地座落在車水馬龍的中山路旁,粉色的外牆,莊嚴中帶著慈悲與溫暖,進入院中,給人一股寧靜安祥的感覺,與外面的喧囂擾攘,形成強烈的對比。

門口的公車站牌寫著「蘭陽別院(念佛會)」,簡單幾個字清楚地傳達「宜蘭念佛會」在當地民眾心目中不可抹滅的恆久地位;從今日建物宏偉的外觀,若非聽到老一輩在地人的記憶回顧,實在很難想像七十年前星雲大師的雷音寺弘法時期,這裡只是一間傳統的鄉下佛寺呢!


▲星雲大師雕像與佛光山蘭陽別院大門口的「禪」字石碑。

國際佛光會林清志檀講師,是「1953年青年歌詠隊」的創隊成員,他指著別院右側寫著「禪」字的大石碑說:「這個位置就是念佛會的舊址,開啟佛光山教育文化事業起始點的『慈愛幼稚園』就在後面。」

弘法利生 志業遍及三洋五洲

這位檀講師宛如活字典般的解說一些星雲大師的弘法淵源與事蹟。他指出,大師是漢傳佛教禪宗主要流派之一的臨濟宗四十八代弟子,大石碑上面的「禪」字,寓意大師「慈愛」傳「禪」的人間佛教從這裡湧出!一切志業從涓涓水流伊始,而匯集成河,到浩瀚大海,蔚成世界級的普世教派,弘法利生,梵音遠播,遍及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五大洲(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教化者眾。

林清志回憶起星雲大師曾經到國立宜蘭高中(當年為臺灣省立宜蘭高級中學)演講時的情景,清楚記得題目就是「佛教與助人」。在大師的演講及平日的言行中,就透著對教育的重視。


▲慈愛幼稚園淡藍色的三輪交通車及場景復原。

林清志說:「大師心懷大眾,重視兒童教育,正是以佛法慈悲助人的心理開辦幼稚園。」1957年4月11日動土興建的慈愛幼稚園,是國內第一所佛教幼稚園,同年9月4日舉行第一屆開學典禮,初期預定招收學生80人,報名卻遠遠超過原定人數,首屆學生竟高達170人,就算大師不斷增班(後期學生人數多達500~600人),也無法滿足排隊等待的名額,在地方幼教界掀起令人難以想像的盛況。

重視教育 從幼稚園做起

從小就是念佛會鄰居的張炎傳回憶說:「我是沒有機會去讀慈愛幼稚園啦!不過我有一些同學都讀過慈愛,小時候每天都會很羨慕地看著慈愛幼稚園獨創的三輪娃娃車從門口經過,感覺那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明星學校啊!」

今年71歲的游浩蔡是慈愛幼稚園第一屆學生,對於「明星學校」的說法,他解釋說:「我家是清貧戶,父親只是靠煎餅維生,會讀慈愛幼稚園是因為我的母親。」游太太拿出一串古樸的佛珠,感性的說:「我的婆婆就是宜蘭念佛會的會員,一生皈依念佛,在她的人生最後階段,躺在病床上仍然握著這串佛珠、持續念著佛號,安詳往生。」游浩蔡表示:「當時家裡的經濟狀況是絕對負擔不了高額學費的,在那個艱困的年代,如果不是大師創辦慈愛幼稚園,我這窮孩子根本不能讀幼稚園啊!」


▲1953年宜蘭念佛會會員使用的佛珠。

現任「1953佛光歌詠隊」團長的吳銘澤也回憶說:「我是慈愛幼稚園第三屆畢業生,也是因為祖母皈依的緣故,得以進入就讀。那個年代的宜蘭,人民生活大多不寬裕,大師意識到兒童教育的重要,創立慈愛幼稚園,就為了一念『慈悲』。」

吳團長強調:「當時很重視幼童衛生觀念和生活禮儀,我記得吃點心前,老師會一一讓我們把手洗乾淨才能進食;唱遊活動是由老師用風琴伴奏,現在聽到風琴聲,就會讓我想起那一段快樂時光。我的女兒也是慈愛幼稚園畢業生,要不是慈愛幼稚園因故停辦,我還希望讓自己的孫女也去讀呢!」

耆老口述及文物展示 激起無限回憶

在蘭陽別院四樓、佛光緣美術館宜蘭館甲子紀念堂內展示著當年幼童穿著的圍兜、唱遊課的風琴、接送孩子的淡藍色三輪娃娃車,還有星雲大師與小朋友,以及師生們的合照,一件件古樸的實物與一張張泛黃的黑白老照片,就像時光機一般的把民眾的視野拉回從前。


▲泛黃的黃白老照片為師生留下珍貴的回憶;右上為星雲大師與小朋友親切互動的情景。

吳團長表示:當時只上半天的課,因為孩子都住在宜蘭市,中午前都回到家。一開始的交通工具是被大家稱為「呂爸」呂大福自有的篷式三輪車,每次可載三~四名學童,後來才改成鐵殼三輪車,每車可載十餘人。三輪娃娃車由起初的一輛增加到兩輛,後期則增加小巴士交通車。

除了當時幼稚園的辦學盛況及反應出那個年代的民生艱困外,一些珍貴而有趣的童年往事,也一一浮現在許多老校友的腦海中。「當年的星雲大師非常和靄可親,我小時候有些淘氣,園遊會的時候,被打扮成猴子,大師給了兩根香蕉,不等老師指令,我就已經咬了一口,老師說這樣兩根香蕉不一樣,我乾脆另一根再咬一口,當時星雲大師被我逗得開心笑了起來,那模樣我到現在都還清楚的記得。」游浩蔡回憶說。這位老校友在言談間,帶著愉悅淘氣的神情,彷彿歷歷在目。


▲慈愛幼稚園小朋友穿的黃色圍兜兜與榮譽帶。

一談起猴子,也讓吳銘澤想起當年幼稚園內有個小小動物園,養了一些小動物,其中就有一隻小猴子,令他記憶猶新。大師太慈悲了,覺得養猴人「不能給猴子喝水」的勸告太殘忍!結果猴子喝了水,果真長得非常大而脫逃了。當時的園長慈惠法師擔心盤踞在對面樓頂的大猴子會傷人,只好告知正在佛七主法的大師,沒想到那隻連養牠的「呂爸」都手足無措的大猴子,卻在大師兩句輕聲呼喚下,乖乖自動下樓回到籠子裡。現場的民眾對這種「類似神蹟的現象」,無不嘖嘖稱奇!

幼稚園功成身退 深具時代意義與歷史價值

2015年慈惠法師在慈愛幼稚園舊址舉行「蘭苑新建工程動土灑淨典禮」向大眾開示說:1956年星雲大師在宜蘭雷音寺創辦了「慈愛幼稚園」,當年宜蘭人生活艱苦,很少家庭有能力讓孩子就讀幼稚園,大師以慈心悲願創辦幼稚園,讓「慈愛」成為宜蘭市口碑最佳的幼稚園,也為國家培育了許多優秀人才,曾任宜蘭市長、現任縣議員黃定和就是當年幼稚園的學生。


▲昔日的唱遊風琴與琴音迄今仍讓學生懷念不已。

星雲大師少年出家,傳揚人間佛教,教導信眾入世修行,而非隱世;大師自1953年正式駐錫雷音寺,在宜蘭領眾念佛,開啟弘法之路,也帶動了現代佛教的發展。

大師常說自己未曾受過正式教育,但其多元弘法卻首重「教育」,不僅創立數十所佛學院,更從1990年起陸續興辦美國西來大學、嘉義南華大學、宜蘭佛光大學、澳洲南天大學及菲律賓光明大學等五所大學及多所中學、小學;而在宜蘭市北門口的「慈愛幼稚園」是大師創辦的第一所社會教育機構,可謂為星雲大師全球興學的起始點,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與歷史價值。

再次來到蘭陽別院門口,林清志老師的話語在腦海響起:「法水就是在這裏開始湧出,經由佛光山,流向全球五大洲。」如果讀者有機會來到宜蘭北門口,不妨在此多駐足一下,感應星雲大師「慈愛」傳「禪」慈悲願力的加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