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就是「器官捐贈紀念日」,而從民國76年,臺灣頒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成為亞洲第一個訂定器官捐贈法規的國家以來,這個意義特殊的法規,到今天已經37年了,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充滿著無數捐贈者大愛的奉獻,衛福部在「紀念日音樂會」同時,再次推動線上器官捐贈聲紋卡,讓大眾用聲音傳遞溫度,關注、甚至加入潛在器捐者的行動。 回憶起三年前,接到丈夫車禍意外的消息,再加上面臨抉擇器官捐贈的內心掙扎,鄭女士忍不住哽咽起來,但因為丈夫在孩子心目中,一直就是一個英雄,因此最後同意器捐,捐出肝臟、兩枚腎臟、眼角膜和血管,為許多人的未來帶來更多光明。 捐贈者家屬:「只剩下沒有多少小時的生命結束,那在結束前,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做器官捐贈,其實我們當時,也是覺得是最好的選擇。」 捐贈者家屬:「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很有愛心、很帥氣的人。」 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主推廣中心網站統計,目前全臺灣有超過1萬名患者,正在等待捐贈,其中以腎臟最多超過8千人,其次是眼角膜、肝臟、心臟,但是今年到目前為止,只有458人配對接受器官移植。 受贈者代表 唐玉芸:「有了這個胰臟,讓我知道就是,更有活下去的動力,因為我知道說,有一個新的器官,他們願意捐贈給我,願意選擇我,那我就要努力地活下去。」 「希望你也可以支持我這最後的心願。」 由於臺灣現行法規規定,就算本人已經簽署器官捐贈,但還是必須由家屬同意才能執行,然而家屬往往因為事發當下,內心的悲痛與不捨,錯過器捐黃金36小時,因此衛福部持續推動器官捐贈聲紋卡,希望民眾透過網站預先錄製,自己對器捐的意願跟想法。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 李明哲:「那包括他們所寫的字句,能夠調出來給家屬看,那當然透過聲紋能『聲』臨其境,那更能夠讓家人們能夠感受到,這位捐贈者,祂在生前之內的大愛的表達。」 捐贈者無私的奉獻與大愛,是用另一種形式留在人間,畢竟把愛與希望傳遞下去,都有機會為所有人帶來嶄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