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USR計畫積極推廣趨合食物森林農法,於5月31日至6月2日成功舉辦了里山系列工作坊活動,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與農業愛好者參與,並將推動適合花東食物森林建構的物種資料庫,希望更多花東農民一起實踐友善農業。
工作坊活動邀請德國籍自然農業實踐者Tobias Neugebauer和食物森林設計師魏趨堯詳細介紹了趨合農業的基本原則,對於規劃和管理趨合農業系統至關重要,探討了植物在空間中的分層,強調植物成長所需的陽光,並解析了植物隨時間發展的自然演替過程。還介紹如何保持土壤始終覆蓋有機物質以維持其肥力,以及如何在趨合農業系統中搭配植物混種,設計適當的植物組合。
花蓮縣樸門永續生活協會理事長顏嘉成分享了他自2006年以來在部落及社區之間多年的實踐經驗,致力於探索部落社區永續發展的可能性,並通過建立合作式經濟系統促進部落經濟發展。他強調,無論是趨合農業或是其他農法,部落社區與土地、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繫至關重要。這些理論與經驗為參與者提供了扎實的基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趨合食物森林農業的精髓。
除了經驗分享外,並透過加灣部落戴清美示範農地實地操作,學習如何在食物森林系統中規劃物種群落。講師帶領學員進行了實際練習,從評估生產者在產量和產品方面的目標,到考慮影響土地的各種元素如氣候、土壤、坡度和太陽的位置等,如何適當準備土壤以供植物種植,了解施作區域的土壤特性,並探討了不同植物最適合的覆蓋類型。
慈濟大學USR計畫共同主持人邱奕儒教授在工作坊活動中強調,花東地區有機農業的發展需要跳脫傳統的競爭市場模式,進而整合生物多樣性、傳統部落農耕智慧與價值,並採取多元少量的韌性供應方式。慈濟大學的「里山團結碳經濟」USR計畫正是以食物森林農業為出發點,結合現有的「食在永續消費合作社」,提供在地市場,並透過與西部企業福委會的ESG整合,建立新的生產消費模式。
目前,慈濟大學已在秀林鄉的加灣部落建立了第一個趨合食物森林示範農區,供進行觀察、實驗與教學。在本次活動中,與會學者共同討論了如何建構花東的「食物森林物種資料庫」,並達成共識。
參與學員對此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與正向回饋。吉安羅先生表示,他學會了如何正確處理和使用雜木,不僅可以成為沃土的來源,還能保持土壤濕潤,避免土壤流失。在地小農梁小姐表示實務操作讓她收穫更深刻,改變了她對田裡自長樹木的看法。遠自台北來學習的李小姐則感謝講師們的無私分享,尤其是如何照養土壤微生物和植物間溝通的概念,讓她獲益良多。花蓮鳳林阿美族人張小姐指出,過去有許多花費高昂的農業發展計劃,因與部落體質水土不符而失敗,而食物森林農法先建立不同於主流的消費系統,再回過頭來支持與部落生態習慣更接近的農業操作方式,讓她覺得未來在部落推動更加期待。
未來,慈濟大學將繼續推動趨合食物森林農法的研究與應用,持續完善花東食物森林物種資料庫,並計劃舉辦更多相關研討會和工作坊,推動能因應氣候變遷的友善農業及相關議題。
撰文/邱奕儒、張馨云;攝影/張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