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圓滿有餘-劉峯松常民生活陶美學收藏展

焦點時報/焦點時報-彰化 林明佑 2024.06.13 21:44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6月13日至7月14日展出「圓滿有餘-劉峯松常民生活陶美學收藏展」,共125件收藏品。劉峯松曾擔任多職,對陶瓷文物收藏產生濃厚興趣,收藏超過千件作品,包含書籍文獻、魚盤、甕缸、古鐘等,展覽由藝術總監鄧淑慧策展,分為十大類型的陶製品,展現各地區風貌文化,劉峯松館長對土地情有獨鍾,收藏的魚盤展現生活美學多樣性,象徵生活意義和信仰堅持,展覽名「圓滿有餘」象徵生活圓滿,不僅物質豐富,更心靈滿足。

劉峯松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曾擔任國中小學教師、基隆及台北地方法院觀護人、台北縣文化中心主任、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在任職主任期間舉辦「竹南蛇窯老陶師-林添福個展」開始對陶瓷文物收藏產生濃厚的興趣。劉館長的收藏涵蓋了書籍文獻、魚盤、甕缸、古鐘等四大類型,其中陶瓷收藏超過千件。

展覽由現任「竹南蛇窯」藝術總監鄧淑慧擔任策展人,她將劉館長收藏品分為大甲東、北投、沙鹿、南投、苗栗、新竹、鶯歌、中國、盤、磚胎,10大類型的陶製品。每一類型都展現了每個地區的獨特風貌和文化特色。

「竹南蛇窯」藝術總監鄧淑慧表示,劉峯松常民生活美學收藏展定名為「圓滿有餘」,因為這些傳統陶器象徵著對圓滿生活的希望和年年有餘的富足理想。這些魚盤代表了生活富足的理想,而傳統的缸甕,雖然離現代生活越來越遠,但劉峯松館長將這些被視為淘汰的物品視為寶貝,並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將它們收藏起來。

鄧淑慧說,此次展覽將劉峯松館長的收藏品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缸甕和魚盤,代表圓滿有餘;第二類是傳統灶咖,這種傳統灶台的情景已很少見;第三類是將這些傳統陶器融入現代生活美學的展示,展覽共展出125件劉峯松收藏的陶器,希望能與大家分享台灣傳統陶器的生活美學。

彰化生活美學館秘書李明俊表示,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這次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前館長劉峯松,以「圓滿有餘」為題展出他多年來收藏的125件常民生活陶器。這次展覽特別邀請到竹南蛇窯藝術總監鄧淑慧擔任策展人,她將劉館長的收藏品按照不同地域分成十大類,每一類型都展現了不同區域的獨特風貌與文化特色。

李明俊說,「圓滿有餘——劉峯松常民生活陶收藏美學展」分為三個區域進行展示:圓滿有餘、傳統灶咖及生活新美學。每件展品都經過精挑細選,承載著時代的風貌和歷史的痕跡,無論是文飾、造型還是製作工藝,都讓人了解到當時的社會環境、文化背景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些展品反映了劉館長對陶藝的特殊理解和對台灣常民文化的關愛與關照,歡迎大家前來彰化生活美學館第一、二展覽室,一同欣賞常民的生活美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