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在演講中秀出大背板,把台灣合作廠商及學校名稱一一列出,確實是洋洋灑灑,不只是學界,在產業界更是涵蓋醫療、製造、運動、寵物、旅遊等多元場域,難怪一時之間科技相關股價持續飆高,台灣經濟前景一片看好。(圖/取自網路)
作者/陳婉真
剛於6月7日落幕的「2024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今年以「AI串聯、共創未來(Connecting AI)」為主軸,成功吸引世界級重量買主齊聚台灣,讓台灣成為國際矚目焦點。
尤其展期中出盡風頭的黃仁勳,更成為眾多國人心目中的新偶像,所到之處無不造成風潮,讓台灣人深感與有榮焉。加上蘇姿丰、梁見後等台裔科技大咖,都在展期間讓國人不只印象深刻,更大大提升台灣人的民族光榮感。說它一掃前不久立法院強行通過國會擴權法案的陰霾,也不為過。
雖然電腦展已經落幕,深入而普遍的討論繼續發酵,討論重點不外乎台灣在世界半導體代工業的持續領先地位,加上有關AI相關產業的未來發展,在在顯示在可預見的幾年內,台灣科技產業前景看好,加上原本的台積電,更可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群」,讓國人心情一片振奮。
在一個強敵環伺、不時有敵機敵艦繞台、被稱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人人談到台灣就想到兵凶戰危,彷彿是世界火藥庫的地方,卻沒想到這裡竟是全世界科技大廠競相前來爭取合作、甚至決定在此設立研發中心…的重要基地。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為什麼黃仁勳多次公開演講說,台灣是AI的起點、台灣是輝達公司非常珍貴的夥伴,輝達的一切都從這裡開始、而不斷感謝台灣對於輝達發展過程的重要性與協助?
黃仁勳還在演講中秀出大背板,把台灣合作廠商及學校名稱一一列出,確實是洋洋灑灑,不只是學界,在產業界更是涵蓋醫療、製造、運動、寵物、旅遊等多元場域,難怪一時之間科技相關股價持續飆高,台灣經濟前景一片看好。
彰化縣社頭鄉,全鄉都從事和織襪相關的行業,有的專精於男襪、有的從事女襪,還有諸如特殊纖維、染整,甚至包裝…等相關產業,彼此既合作又競爭,開創出織襪產業的一片天。圖為知名廠商琨蒂絲特別在門口放置奉茶桌,供來往人士取用。(圖/陳婉眞攝)
我們再看近年世界各國紛紛邀請台積電去該國設廠,迄今為止,只有日本熊本廠附近一片欣欣向榮,至於美國的建廠進度則是相對落後,國外媒體直指,台積電在美國擴張遇到重大挑戰,包括缺工、員工文化衝突等。
這裡所提及的文化衝突,包括在台灣的台積電員工被形容是「爆肝」行業,碰到美國工會勢力強大,以及美國人的個人主義社會,相同的工作環境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才願意赴任。
從路旁經常可見的「奉茶」小攤,看得出千百年來台灣人體恤勞動者的辛苦,每天在路旁準備一壼白開水供過往路人隨意飲用,不必擔心白開水會被下毒,這是台灣社會難能可貴的體恤與互信文化,延伸到高科技廠商之間,更是難能可貴的無形商業資產。(圖/陳婉眞攝)
另一個更大的問題是,不只是美國,遍尋全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很難找到像台灣如此產業鏈完整、環環相扣,而又彼此密切合作、速度超快,足以研發生產出品質超高的產品,毋怪乎台灣科技業幾乎異口同聲說,以台積電目前在產品的領先地位,在可預見的幾年內,很難被超越。
這種種台灣科技島現象大爆發,如果在美中貿易戰尚未開打前、中國經濟前景一片看好時,兩者其實是很難聯想在一起的,更有一些人悲觀的認為台灣如果在經濟上選擇和中國脫勾,根本難以存活,而今事實證明恰恰相反。
這就要談到台灣文化的底蘊了。
我們看早年農業社會的台灣,農忙時期都是左鄰右舍互相幫忙,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吃「割稻子飯」;遇有紅白喜事要「辦桌」請客,也是鄰里互助合作,我提供餐桌,你出幾張椅條,就把一場宴會辦得皆大歡喜。
到了從農業社會進展到工業社會初期,謝東閔倡導的「客廳即工廠」,家家戶戶買一台小機台,就在客廳、在廢豬舍開起小小工廠,左鄰右舍無不努力生產,改善生活環境。
就是在這樣傳統互助合作的社會中,勤奮、靈活而善良的台灣人,大家各自努力找到賺錢的行業,也秉持「有錢大家賺」的想法,彼此既分工又合作又競爭,開創出一片天。
台灣文化的底蘊是秉持「有錢大家賺」的想法,彼此既分工又合作又競爭,開創出一片天。譬如彰化縣田尾鄉的「公路花園」,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花卉產業,但每家各自分工、各有專精,有人專營蘭花、有人專精水生植物、多肉植物、景觀造園、日式盆栽…,聚集起來,就是一個精彩的花卉產業重鎮。(圖/陳婉眞攝)
譬如彰化縣田尾鄉的「公路花園」,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花卉產業,但每家各自分工、各有專精,有人專營蘭花、有人專精水生植物、多肉植物、景觀造園、日式盆栽…,聚集起來,就是一個精彩的花卉產業重鎮。
又如田尾隔壁的社頭鄉,全鄉都從事和織襪相關的行業,有的專精於男襪、有的從事女襪,還有諸如特殊纖維、染整,甚至包裝…等相關產業,彼此既合作又競爭,開創出織襪產業的一片天。
台灣這種營運模式,提供產業發展一個快速方便的運作捷徑,譬如在武漢肺炎肆虐期間,全台口罩奇缺,社頭的廠商可以迅速找到號稱防毒效果佳的銀纖維,利用原有織襪設施,大量製作防毒布口罩,趁機發了一筆小財。類似這麼靈活的台灣廠商,走遍世界各國,很難在其他地方找到相似的產業群聚模式。
在台灣文化中,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較少聽到諸如中國人喜歡以竊取他人商業機密從中獲利的情況,從路旁經常可見的「奉茶」小攤,看得出千百年來台灣人體恤勞動者的辛苦,每天在路旁準備一壼白開水供過往路人隨意飲用,不必擔心白開水會被下毒,這是台灣社會難能可貴的體恤與互信文化,延伸到高科技廠商之間,更是難能可貴的無形商業資產。
當然,民主體制也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擔保,擔保業者在產銷過程中不必受到政治力的干擾,不必擔心一夕之間產業被收歸國有、人才被消失——你能想像時
間倒退回到三十年前,蘇姿丰的老爸可能因為主張台灣獨立而被列為黑名單嗎?當年台灣許多高科技人才,就因為這個黑名單政策而被阻絕於國門之外,否則台灣的科技產業可能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發光發熱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