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中山醫大通識教育中心辦「民俗醫療論壇」多元視角探究其獨特性

威傳媒/ 2024.06.11 20:12

【威傳媒陳惠玲編輯】

  中山醫大消息指出,日前,該校通識教育中心舉辦為期兩天的「民俗醫療論壇」,會中邀請中研院及大學院校學者,和民間公廟、道壇的儀式專家以及中醫師與會分享,透過多元視角探究民俗醫療所展現的諸多面向,及其提供的社會功能、文化內涵、心靈療癒等無法被現代醫療所取代的獨特性。

  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林培雅指出,現代醫療強調理性的科學實證,但民俗醫療通過傳統儀式,讓病患在心靈需求獲得安撫,且在民間依然有廣泛的應用,卻往往被忽視或誤解為迷信;透過學術界與業界共同探討、展示民俗醫療的療效與價值,以及其在文化背景中的重要性,並能在民俗醫療與現代醫學之間找到更多的結合點。

中研院道士院士李豐楙分享科學無法解釋的真實案例。(圖/中山醫大提供)
中研院道士院士李豐楙分享科學無法解釋的真實案例。(圖/中山醫大提供)

  該論壇以「多元視角的探究」為主題,邀請中研院首位道士院士李豐楙、民族學研究所所長張珣,以及陽明交大生科系終身講座教授謝仁俊等重量級學者,分別從地方習俗、傳統信仰與腦科學的角度,對民俗醫療、靈附與靈療等議題分享專業見解;中山醫大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林培雅、東華大學副教授與部落祭師巴奈‧母路和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後研究學者陳藝勻等人,則針對台灣公廟的民俗醫療、原住民靈療與魂魄醫療儀式進行深入分析。

中山醫大舉辦民俗醫療論壇邀請道士與法師綜合座談,與現場民眾互動。(圖/中山醫大提供)
中山醫大舉辦民俗醫療論壇邀請道士與法師綜合座談,與現場民眾互動。(圖/中山醫大提供)

  除了從學術角度探討民俗醫療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行為選擇等複雜因素,還邀請了台灣知名道壇的道士和公廟的的乩生、筆生、法師等儀式專家,分享他們在實踐民俗醫療的儀式過程中,對民眾所產生的幫助等特別經驗。綜合座談中也開放民眾提問,討論範圍涵蓋道教儀式醫療、靈療等諸多面向,藉由神職人員分享的過程,同時幫助與會者釐清與辨別宗教詐騙的話術,降低可能的受害風險。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張珣,和與會者共同探討民俗醫療和現代醫療互補的可能。(圖/中山醫大提供)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張珣,和與會者共同探討民俗醫療和現代醫療互補的可能。(圖/中山醫大提供)

  校長黃建寧表示,在專業的醫學大學探討民俗醫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文化傳承、社會共鳴等不可忽略的價值。此次論壇,除了希望能由學術角度、民眾見證等面向來正視民俗醫療的問題,也希望就醫學人文和歷史的角度,對民俗醫療行為產生觀察、分析和同理,並理解文化與個人疾病經驗和醫療間的互動。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1. 臺北最強牛肉麵霸主誕生 皇家傳承、阿牛牛肉麵、牛將軍小吃店分組奪冠
  2. QS 2025世界大學排名出爐:台灣大學持續向前邁進
  3. 歡慶品牌90週年! 台灣樂高於台北捷運車廂打造期間限定樂高歡樂列車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