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王其》立院三黨不過半 媒體既期待又怕被傷害

聚傳媒/ 2024.06.11 13:01

王其》立院三黨不過半   媒體既期待又怕被傷害

王其》立院三黨不過半 媒體既期待又怕被傷害

照片取自立法委員張啟楷臉書

【聚傳媒王其專欄】新政府上台,台灣的媒體還沒感受到新政的喜悅,卻已進入很憂鬱焦慮的環境中,主因是立法院三黨沒過半後的政局,打亂了媒體可預期的營運布局。

 

電視媒體的焦慮是因為他們的主管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新委員產生方式被困在三黨都沒有過半的立法院,立委要審查通過8月1日才能上任的新委員,到現在還沒消息。除了電視媒體,其他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也很焦慮,這恐怕多少與新聞議價法推了3年仍沒成績有關,因為大平台吃走了太多廣告。

 

立法院的程序委員會,近月來兩次封殺行政院4月30日函送立法院的4位NCC委員人事同意權案。國民黨立院團書記長洪孟楷表示,新委員不應由看守內閣提名,應由新閣揆卓榮泰再提名單,且應與在野黨協商才可提出適當人選。這意味著,國民黨要拿名單坐下來與民進黨討論?還是只談民進黨提的名單?況且民眾黨對名單要参與到什麼程度,也還沒有共識。雖然有消息說6月中會協商,但重點可能放在不讓舊委員連任,但新委員如產生不了,NCC會不會癱瘓?這更讓媒體界搞不清楚接下來的NCC委員會怎麼變出來?

 

電視台憂慮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電視頻道業者擔心新的傳播委員進來,對電視新聞置入有沒有新的要求?這可是很多媒體重要的收入來源。還有,4年前被下架的中天新聞台,爭取透過修法再回歸有線電視,這表明要再來搶已經被國際平台拿走大半的廣告市場,各新聞台都很不是滋味。有線電視集團也很注意新委員到底是誰?因為有人在爭取黨政軍修法,看企業與個人資金可以從被綁在黨政軍魔法中脫身?而且有線電視集團還有個大案,即迪士尼退出台灣後換上有線電視的5個新頻道表現不優,費率正在被NCC盯住中。

 

另外件讓媒體人,特別是紙本與網站業者憂心的事就是,跟國際平台要分潤的法案,有關媒體議價議題已談了超過三年,蔡政府沒有提出具體成效,寄望520後新賴政府,也還在未知數中。

 

國際平台業者用了在地的新聞,吸走了8成廣告,但分給其他媒體的錢非常有限。因此,台灣的業者與政府周旋提出法案,要與部份國家同步,爭取更多收入。但國內新聞、法律學者指出,國內討論媒體議價議題已有三年,不但政府沒具體成效,主事機關也不明確。

 

澳洲、加拿大在近3年都訂立專法,Google等平台依法付出高額費用,以尊重媒體著作權,並表達媒體和平台公平競爭的精神。印尼也設立專法,要求數位平台必須付費後,才能使用印尼媒體內容。然而,台灣這議題沒有成果,立法院今年新委員產生,法案還得重走一次。

 

台灣學者自2021年3月澳洲通過「新聞媒體與數位平臺制議價法」後,分別透過立委向「公平交易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文化部」等相關政府部門提出質詢,但公平會、通傳會NCC、文化部都認為,媒體議價議題並非其主管事項。緊接著數位發展部於2022年8月27日掛牌,數發部被認為是「媒體議價法」的主管機關。然而,媒體產業業務涉及多個部會,行政院於是設立跨部會的「共榮小組」,卻並沒有發揮主導作用。數發部雖然在2022年12月、2023年3月及9月三度召開平台與媒體對話會議,國際平台也不買單。在三次對話中,Meta一直拒絕因使用新聞報導而付費,Google雖然在2022年成立「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但基金設立目的僅限於資助新聞媒體數位化,並非針對平台使用新聞內容付費。多名學者在2022年9月1日記者節召開記者會,提出台灣版的「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草案」,公開促請數發部參考草案內容。現在就看新政府與新的立法院三黨角力後,有沒有機會在未來4年幫媒體爭取該有的合理利潤。

 

當然,所有媒體之所以對立法院或是新的NCC委員,有期待但也有落空的焦慮,主因仍然是媒體的經營環境 ,已經被網路所取代,但傳統媒體脚步還沒跟上。大部份媒體新聞與節目本業都是虧損,不管是無線電視台或新聞台,甚至報紙,它們主要靠廣告收入,可惜7到8成落入國際平台口袋,因此不得不要立法來爭取,也因而對三黨不過半的立法院,可以說既期待又怕被傷害。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

照片取自立法委員張啟楷臉書

【聚傳媒王其專欄】新政府上台,台灣的媒體還沒感受到新政的喜悅,卻已進入很憂鬱焦慮的環境中,主因是立法院三黨沒過半後的政局,打亂了媒體可預期的營運布局。

 

電視媒體的焦慮是因為他們的主管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新委員產生方式被困在三黨都沒有過半的立法院,立委要審查通過8月1日才能上任的新委員,到現在還沒消息。除了電視媒體,其他傳統媒體與網路媒體也很焦慮,這恐怕多少與新聞議價法推了3年仍沒成績有關,因為大平台吃走了太多廣告。

 

立法院的程序委員會,近月來兩次封殺行政院4月30日函送立法院的4位NCC委員人事同意權案。國民黨立院團書記長洪孟楷表示,新委員不應由看守內閣提名,應由新閣揆卓榮泰再提名單,且應與在野黨協商才可提出適當人選。這意味著,國民黨要拿名單坐下來與民進黨討論?還是只談民進黨提的名單?況且民眾黨對名單要参與到什麼程度,也還沒有共識。雖然有消息說6月中會協商,但重點可能放在不讓舊委員連任,但新委員如產生不了,NCC會不會癱瘓?這更讓媒體界搞不清楚接下來的NCC委員會怎麼變出來?

 

電視台憂慮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電視頻道業者擔心新的傳播委員進來,對電視新聞置入有沒有新的要求?這可是很多媒體重要的收入來源。還有,4年前被下架的中天新聞台,爭取透過修法再回歸有線電視,這表明要再來搶已經被國際平台拿走大半的廣告市場,各新聞台都很不是滋味。有線電視集團也很注意新委員到底是誰?因為有人在爭取黨政軍修法,看企業與個人資金可以從被綁在黨政軍魔法中脫身?而且有線電視集團還有個大案,即迪士尼退出台灣後換上有線電視的5個新頻道表現不優,費率正在被NCC盯住中。

 

另外件讓媒體人,特別是紙本與網站業者憂心的事就是,跟國際平台要分潤的法案,有關媒體議價議題已談了超過三年,蔡政府沒有提出具體成效,寄望520後新賴政府,也還在未知數中。

 

國際平台業者用了在地的新聞,吸走了8成廣告,但分給其他媒體的錢非常有限。因此,台灣的業者與政府周旋提出法案,要與部份國家同步,爭取更多收入。但國內新聞、法律學者指出,國內討論媒體議價議題已有三年,不但政府沒具體成效,主事機關也不明確。

 

澳洲、加拿大在近3年都訂立專法,Google等平台依法付出高額費用,以尊重媒體著作權,並表達媒體和平台公平競爭的精神。印尼也設立專法,要求數位平台必須付費後,才能使用印尼媒體內容。然而,台灣這議題沒有成果,立法院今年新委員產生,法案還得重走一次。

 

台灣學者自2021年3月澳洲通過「新聞媒體與數位平臺制議價法」後,分別透過立委向「公平交易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文化部」等相關政府部門提出質詢,但公平會、通傳會NCC、文化部都認為,媒體議價議題並非其主管事項。緊接著數位發展部於2022年8月27日掛牌,數發部被認為是「媒體議價法」的主管機關。然而,媒體產業業務涉及多個部會,行政院於是設立跨部會的「共榮小組」,卻並沒有發揮主導作用。數發部雖然在2022年12月、2023年3月及9月三度召開平台與媒體對話會議,國際平台也不買單。在三次對話中,Meta一直拒絕因使用新聞報導而付費,Google雖然在2022年成立「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但基金設立目的僅限於資助新聞媒體數位化,並非針對平台使用新聞內容付費。多名學者在2022年9月1日記者節召開記者會,提出台灣版的「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草案」,公開促請數發部參考草案內容。現在就看新政府與新的立法院三黨角力後,有沒有機會在未來4年幫媒體爭取該有的合理利潤。

 

當然,所有媒體之所以對立法院或是新的NCC委員,有期待但也有落空的焦慮,主因仍然是媒體的經營環境 ,已經被網路所取代,但傳統媒體脚步還沒跟上。大部份媒體新聞與節目本業都是虧損,不管是無線電視台或新聞台,甚至報紙,它們主要靠廣告收入,可惜7到8成落入國際平台口袋,因此不得不要立法來爭取,也因而對三黨不過半的立法院,可以說既期待又怕被傷害。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