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惱人的溢赤酸 中西合療改善「胃食道逆流」

慈善新聞網/ 2024.06.09 08:59

花蓮慈濟醫院於「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健康講座,由肝膽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與中醫部盧昱竹醫師分享西醫和中醫對於胃食道逆流的觀點,以及緩解或治療的方式和調養身體的秘訣。

       為協助青年職涯發展、職業選擇及就業準備,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13年「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補助計畫」補助56所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並辦理「大專校院職涯輔導學生心得競賽」,鼓勵大專校院學生以圖文或影音作品傳達參與職涯輔導課程或活動的體驗,呈現自我職涯探索歷程,報名自即日起至7月1日止,最高獎金新臺幣3萬元,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陳健麟主任提醒,慢性胃食道逆流症狀若未經治療,可能引發食道發炎、食道潰瘍、食道狹窄、食道癌等風險,因此若已發生逆流症狀,最好就醫診斷與治療,以避免發生併發症。

       現代生活壓力大,走入山林是不少人放鬆身心的方式,透過接觸森林環境,以五感體驗的遊憩方式促進健康狀態。龍華科技大學112年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和原住民族委員會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計畫原民類補助辦理「馬里全開─追族那道光」計畫,結合課程,以接近自然生態及促進部落產業發展作為整體主軸,帶領學生進入部落深入體驗自然,並結合部落創生活動,引導學生發掘自身優勢,找到未來職涯發展方向。

陳健麟主任曾根據臨床及研究經驗,撰寫《胃食道逆流關鍵50問》這本探討胃食道逆流症狀、病因與治療的專書,並於講座現場開放Q&A問答互動,將此書作為禮物送出。

        「馬里全開─追族那道光」計畫結合「設計心理學」`及「生態觀光」兩門專業課程,透過設計心理學教導同學設計理念並實際設計原民竹編小物樣式,生態觀光課程則以森林療癒為主題,帶領學生規劃生態旅遊行程與設計原住民部落特色餐點、生態飲料調製,藉由理論與實作兼備的課程,學生能實際動手設計出創新與傳統文化結合的作品。

盧昱竹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在中醫觀點中有許多不同的證型,對應的症狀和飲食忌諱也各有不同,其中胃氣上逆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舌嫩紅、脈虛數,可以按「內關穴」緩解。

       三年級鄭毓漣同學分享實際體驗森林療癒課程的心得,透過親近大自然與結合原住民部落擁有獨特而美麗的藝術、音樂、舞蹈和手工藝品,不僅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賞到原民文化、環境、傳統和價值觀,同時在與森林共度的時間,也更清楚感受到對大自然的尊重及深刻的連結。山林生活方式強調與環境的和諧相處,講究永續發展,這種觀點和價值觀對於當代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也更讓人反思和重新評估我們與自然世界的關係。

盧昱竹醫師教導民眾尋找穴位的訣竅。

       計畫中除了安排的部落參訪,另針對學生職涯規劃講座及工作坊,使大一到大四的原住民學生皆能受惠,於各年級導入合適的職涯輔導課程,激發並引導學生思考職涯方向,強化專業職能,規劃未來發展藍圖。

盧昱竹醫師教導民眾尋找穴位的訣竅。

       113年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補助計畫各大專校院已經開始啟動豐富多元的職輔活動,協助學生規劃更具競爭力的職涯藍圖,相關資訊詳見「青年職涯輔導資訊平臺」(https://mycareer.yda.gov.tw/)。

盧昱竹醫師教導民眾尋找穴位的訣竅。

(撰文、攝影:鍾懷諠)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