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產前常見遺傳檢查有哪些?夫妻都沒什麼疾病,還要做基因檢查嗎?

華人健康網/文/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吳子綺 2024.06.08 08:00

「我們夫妻都沒什麼疾病,還需要做基因檢查嗎?」

「這些檢查到底差在哪裡?我如果直接選最貴的、就能保證完全正常嗎?」

產前常見遺傳檢查有哪些?夫妻都沒什麼疾病,還要做基因檢查嗎?

各位準父母們在第一次產檢時,翻開衛教手冊,是否會對滿滿的檢查項目感到不知所措呢?隨著醫療技術以及疾病研究的進步,我們有更多樣的診斷和篩檢方式,但究竟哪些該做?做了又可能有哪些結果呢?今天的文章我們會介紹:(1)什麼是染色體和基因?、(2)為什麼會出現異常、(3)常見的產前遺傳檢查項目,希望能幫助各位做適合的選擇。

染色體與基因

人體的細胞核內有23對染色體,每一對的2條染色體分別來自父母雙方,又可分為體染色體(第1-22對)和性染色體(X或Y)。染色體是由 DNA 纏繞構成,DNA 則是由兩股螺旋長鏈構成,長鏈上有4種鹼基(A、T、C、G),兩股長鏈之間成對牽住,就是鹼基對。基因則是 DNA 的片段,約有3萬個遺傳基因分佈在染色體上,從胎兒的成長和發育,到新陳代謝、思想性格等裡裡外外的每一部分,都受到不同基因的控制。當這些密碼出錯時,便可能造成功能上的異常。

從染色體構成的方式可知,可能出現錯誤的地方有染色體的數量和結構。

我們最常聽到的染色體數量異常就是唐氏症,是第21對染色體多了一條,另外常見的數量異常還有愛德華氏症(Trisomy 18)、巴陶氏症(Trisomy 13)、透納氏症(45,X)、克林菲特氏症(47,XXY)等。

結構上的異常,則可能是染色體上某段區塊的位移、缺失、重複,當異常的部分太小時(例如單一基因,或是單一鹼基對的異常),傳統染色體分析可能就無法檢測出來。這些基因異常可能造成疾病嚴重程度差異大,例如狄喬氏症(第22號染色體部分基因缺失)、貓哭症(第5號染色體部分基因缺失)。

遺傳與變異

那麼,這些致病的染色體/基因異常,是怎麼造成的呢?可能是源自於遺傳、也可能是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產生的變異。

遺傳指的是源自於父母的基因傳遞,依照疾病的顯示方式,可分為顯性和隱性遺傳。其中隱性遺傳代表的是,一對染色體中只有其中一條有基因變異時,並不會顯現出病徵,但若來自父母雙方都有此基因異常、且剛好都遺傳給子代時,才會在子代身上顯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即使父母都沒有疾病,還是建議做某些基因篩檢的原因。常見的如地中海型貧血、脊髓肌肉萎縮症都屬於此種疾病。

而細胞在製造精卵、受精、發育的過程中,染色體會經過複製與分離的步驟,當這些步驟出現錯誤時,就可能造成染色體異常。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母體年齡增加,染色體分裂出錯的機率也會增加,這也是高齡孕婦都建議進行染色體檢查的原因。

目前的產前檢查項目中,會涵蓋到基因異常疾病的檢查,我們又可粗分為診斷性檢查和篩檢性檢查。

目前的產前檢查項目中,會涵蓋到基因異常疾病的檢查,我們又可粗分為診斷性檢查和篩檢性檢查。

產前遺傳檢查

目前的產前檢查項目中,會涵蓋到基因異常疾病的檢查,我們又可粗分為診斷性檢查和篩檢性檢查。

診斷性的檢查包含:絨毛膜穿刺、羊膜穿刺

絨毛膜穿刺是在妊娠10週以後,在超音波導引下抽取胎盤組織。羊膜穿刺則是在妊娠16至18週左右,抽取羊水進行進行細胞培養,羊水染色體分析可以看到染色體的數量和大結構,但若要看到較小片段的基因有無異常,則需要更進一步的羊水晶片分析(全基因體定量分析)。這幾項檢查因為需要用穿刺針進入腹腔,又稱作侵入性檢查,可能會有破水、感染等風險。

篩檢性的檢查則有:初期唐氏症篩檢、中期唐氏症篩檢、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

初期和中期唐氏症篩檢,是透過媽媽的年齡、抽血數值,以及寶寶的超音波等指標,去計算胎兒的唐氏症風險,這兩項檢查的準確率較低,單獨做其中一項的話、準確率大約在70-85%,但沒有侵入型檢查的風險。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就是我們常聽見的NIPT(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是在妊娠10到14週之間,抽取媽媽的血液,利用其中少量的胎兒 DNA 碎片,去進行染色體的分析,針對不同的異常有70-99%不等的準確率。

需注意的是,篩檢性檢查不是診斷標準,有偽陰性和偽陽性的風險(簡單說就是有疾病沒檢查出來、或沒疾病卻顯示有),因此還是需要諮詢醫師,以安排適合的檢查。

以上是針對胎兒的基因檢測,但目前的檢查都有其侷限之處,不是每個罕見疾病都能在產前診斷出來,有些疾病甚至是多基因影響的,因次在產前檢查中還有雙親家族史詢問、超音波,以及雙親帶因者篩檢,如地中海貧血、脊髓性肌肉萎縮症、X染色體脆折症等,都是有其重要性。

【延伸閱讀】

壓力導致慢性疼痛,恐造成失能!陳韋達醫師:SEEDS終結慢性疼痛

季節轉換皮膚粗糙乾燥、敏感怎麼救?林哲暘醫師推5大食物,吃出水噹噹

胸悶心悸、喘不過氣,竟是溼氣大惹禍!涂育維中醫師:4招治療胸悶心悸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942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