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男童小明成功克服佝僂症 維生素D補充助其重回健康

觀傳媒/ 2024.06.07 17:34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小兒科最近接診了一名6歲的男童小明,經過兩個月來逐漸出現走路不穩、容易跌倒的症狀,學校老師轉介至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小明的身高和體重均低於第三百分位,下肢呈現明顯的X型腿。排除神經學問題後,經詳細評估,確診為營養性佝僂症。經過飲食調整和維生素D補充治療後,小明的生長曲線逐漸恢復正常,體力明顯改善,不再容易跌倒,下肢彎曲情況也逐漸好轉。


▲小兒科醫師周言穎說明佝僂症是由於人體缺乏礦物質導致骨骼礦化不良,特別是在成長中的孩童身上會造成生長緩慢和骨骼變形。
(圖/記者蘇榮泉攝)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小兒科醫師周言穎表示,佝僂症是由於人體缺乏礦物質導致骨骼礦化不良,特別是在成長中的孩童身上會造成生長緩慢和骨骼變形。佝僂症的主要類型包括營養性佝僂症、遺傳性佝僂症和低磷性佝僂症。

佝僂症的臨床症狀涵蓋生長遲緩、手腕和膝蓋等骨端擴大、下肢彎曲呈現O型腿或X型腿、胸廓肋骨出現佝僂症串珠、骨頭疼痛、肌肉無力、容易跌倒及自發性骨折等。

周言穎醫師指出,佝僂症的診斷過程包括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進行營養評估以確定飲食中鈣、磷和維生素D的攝取量是否足夠。實驗室檢查包括抽血檢查鈣、磷、副甲狀腺素濃度、血中鹼性磷酸酵素、維生素D水平等,以及尿液檢查腎臟再吸收情況。影像檢查可以看到骨骼彎曲變形和生長板的磨損狀及杯狀變化。對於懷疑遺傳性佝僂症的患者,需要進行基因檢測以確認是否存在相關基因突變。


▲周言穎醫師指佝僂症的診斷過程包括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進行營養評估以確定飲食中鈣、磷和維生素D的攝取量是否足夠。
(圖/記者蘇榮泉攝)

針對不同病因,佝僂症的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營養性佝僂症需要通過均衡飲食和補充維生素D、鈣、磷來治療。低磷性佝僂症則需要補充口服磷酸鹽和活性維生素D,近期還有FGF23單株抗體的治療選擇。治療期間需定期追蹤血中鈣、磷和副甲狀腺素的水平,以及生長和X光骨骼改善情況,以調整治療劑量。對於嚴重骨骼畸形的患者,可能需要配合骨科醫生進行矯正或手術治療。

如何預防營養性佝僂症?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IU口服維生素D。使用配方奶的兒童,如果每日進食少於1000毫升加強維生素D的配方奶或奶粉,也需要每天給予400IU口服維生素D。

周言穎醫師建議,人體需要的維生素D可以來自食物或皮膚經日照自行合成。食物是重要的維生素D來源,特別是魚類及添加維生素D的乳品。富含鈣質的食物除了鮮乳和乳製品外,高鈣豆製品、芝麻和深色蔬菜也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建議避開紫外線強烈時段,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曬太陽。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s://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

熱門關鍵字:

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