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臺灣淨零策略與永續發展協會啟動揭牌運作 為環保立下新里程碑

今傳媒/今傳媒 李祖東 2024.06.06 14:59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由洪緯璿博士領銜發起的臺灣淨零策略與永續發展協會啟動揭牌運作,這個新里程碑對臺灣在淨零轉型和永續發展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來自各界菁英齊聲致力於減少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透過再生能源發展、能源轉型、廢棄物循環再應用。

新協會全體理事及監事成員包含30位橫跨理、工、法律、會計等領域的教授、律師、會計師,共同致力於加速國家、企業、組織進行實質減碳行動。成員來自理工、法律、會計等領域,包括30位教授、律師和會計師,旨在加速國家、企業和組織進行實質減碳行動。

這群環保生力軍在今年6月2日舉行開幕儀式,會中有超過100位橫跨產、學、官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了活動。中山大學工學院院長郭紹偉首先致詞,隨後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陸曉筠、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副局長黃世宏、高雄市議會議員林智鴻、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葉均蔚、中正大學工學院院長李元堯、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副所長林若蓁及高雄律師公會理事長謝國允先後致詞,對協會的成立表示祝賀並寄予厚望。

洪緯璿理事長在活動中強調,氫能與碳捕捉技術將在未來能源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目前,臺灣在這些技術的發展上仍處於初期階段,高昂的成本是主要挑戰之一。雖然臺灣正在積極擴展綠能相關產業,但氫能與碳捕捉的基礎設施尚未完善。

台經院副所長林若蓁和林智鴻議員在致詞時分享了國外氫能與碳捕捉技術的發展現況,例如英國在潔淨能源產業的應用、氫能巴士和氫能車的運行,以及德國柏林在城市規劃中引進綠電和儲能系統的改造。葉均蔚教授也提到,學界和產業界在材料生產工藝的改進上,已愈發注重碳排放和能耗的考量,如氫氣煉鋼和高熵材料在氫能應用中的研究。

協會將以科學技術為本,結合成員的專業技術和知識,提出實質減碳的方法與策略,並以氣候法制和財會分析為基礎,協助政府和企業進行溫室氣體盤查與產品碳足跡計算,提供碳排熱點分析、減碳技術與設備等服務,以實現碳中和和淨零排放的目標,同時避免企業漂綠風險。

「我們需要未雨綢繆,積極投資和研發新能源與減碳技術」。洪緯璿理事長點出未來努力新方向這不僅是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福祉,更是讓後代子孫在未來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他強調:臺灣與全球都正處於關鍵的轉捩點,希望透過結合協會專業人士的力量,共同推動淨零碳排目標,為臺灣創造一個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未來。」

淨零碳排最近成為新顯學,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指的是在特定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和人為移除的量相抵銷後,使其結果為零。也就是說,淨零不代表完全不排放,而是以極大程度減少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透過再生能源發展、能源轉型、廢棄物循環再應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