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林岱樺嘆國軍心輔悲歌 人力不足「三級防處」成「三缺」

品觀點/記者 賴君欣 2024.06.06 16:42

軍中生活封閉且高壓,又因歷經「精實案」、「精進案」及「精粹案」與現今少子化而造成軍中人力短缺,造成軍中心理輔導人力不足。立法委員委林岱樺質詢時認為國軍心理輔導三級防處已淪為口號,要求國防部依現有兵力規劃及業務繁重度,重新評估全軍所需心輔人數,並建請國防部將「心理輔導」業務單獨編設,來守護官兵心理健康。

↑圖說:林岱樺認為國軍心理輔導三級防處已淪為口號,要求國防部重新評估全軍所需心輔人數(圖片來源:林岱樺服務處提供)

立委林岱樺質詢,軍中心輔人力不足的惡性循環,甚至連監察院都已經明確指出國軍心輔機制流於形式;心輔作業長期未落實,自今(2024)年一月到五月,全台已有17位自殺已遂,甚至上週國防部本部大樓有年輕士兵跳樓身亡。自2016年起國防部宣示「零自傷」目標,至今卻已經累計136人自傷死亡!所謂的心理輔導三級防處,其實是「三缺」,「缺少心輔專業人員」、「缺少深談時間」、「缺少心輔空間」的基層困境。尤其是軍中第一線負責的輔導長本身嚴重缺乏專業心輔證照;目前全國軍15萬8千人卻只有69張心輔證照,也就是說一位心輔人員要負責執行2289人的心輔工作,是甚麼樣的要求與邏輯?

↑圖說:全國軍15萬8千人卻只有69張心輔證照(圖片來源:林岱樺服務處提供)

無論志願或義務役士官兵都是國家的重要資源,林岱樺指出,軍方長期忽視國軍心輔作業,從全軍1700億台幣的人事維持費對比只有240萬的心輔人員訓練經費就可以看出,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可算是毫無作為。國防部務必正視及尊重心理衛生專業,參照國外經驗,落實心衛工作的獨立超然性及諮商輔導專業性,積極建立完善心輔制度;擔任輔導長(心輔官)須具備心理諮商師或社工師等相關證照,沒有受過專業訓練、考取國家認可證照的情況下,對所有軍中同袍都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圖說:國軍心輔經費明顯偏低(圖片來源:林岱樺服務處提供)

林岱樺要求,國防部依現有兵力規劃及業務繁重度,重新評估全軍所需心輔人數;在職人員訓練規畫及輔導考證,若無繼續從事專職心輔官的人也必須妥適安排值調整;最後就讀軍事院校心輔相關科技系,如心理諮商、社工等科系,已取得相關證照為畢業要件及建請國防部將「心理輔導」業務單獨編設,成為「處」層級的專責單位,來守護官兵心理健康。也可以借鏡美軍軍醫心理衛生系統與參照國內各大醫院、機場設置小型簡易參拜場所,以便軍中同袍人員尋求多元信仰之需求;最後請依照心理衛生專業,限期改善心衛中心內布置,並開放出來隨時可讓軍士官兵休憩使用,同時讓專職心輔人員常駐使用。

熱門關鍵字:

南台灣觀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