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2024世界環境日連結國際能源總署IEA 50台灣成立:能源智庫E.T.、ESG論壇

中央社/ 2024.06.05 16:45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605 16:45:22) 能源智庫E.T.、ESG論壇 新北市能效計畫主持人亦即台灣能源效率協會理事長賴欣儀、副理事長李妍慧、陳勁宇,理事陳輝俊、廖克清、莊棨椉及周勁言,於今年4月立法院ESG委員會成立大會,倡議籌組一國際級專業性的能源智庫。恰逢IEA今年成立50週年,作為台灣正式回應國際能源署(IEA)於2月新加坡成立國際能源署區域合作中心(IEA Regional Cooperation Centre),與東南亞及以外國家,展開加強能源安全和清潔能源轉型方面的合作。

能源智庫正式成立,除提供國際間最新能源技術推展及科技計畫推動,更包括能源分析、AI大數據、政策和解決方案建議,以協助台灣取得安全和永續的能源,更致力於中央到地方的淨零落地及能源轉型。

能源智庫(Energy Think-tank簡稱E.T.),將作為與IEA國際能源署進行國際合作的權威機構,並提供相關能源政策建議、能源效率提升之新興技術、培訓及能力建構等夥伴關係推動計畫。智庫也將專注於擴大再生能源及潔凈能源技術之推動、設立虛擬電廠之公私協力平台以及促進潔淨能源投資的綠色金融。

行政院國發會於2022年3月發佈《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其中「淨零建築政策」所設定目標,包括:2030年時,公有新蓋建築要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等級;2050年時,100%新建建築物以及超過85%建築物,應達到「近零碳建築」等級。台灣在國際邁向永續建築的隊伍中,基礎法律規範已到位,其他尚待具體計畫與方案的執行,以及大量資金的挹注。台灣夏季平均27度,冬季平均15度,濕度介於78%到85%,地稠人狹,都市建築林立。除了由公有建築物採取強制實施、帶頭做起的方式,民間的建築目前則以鼓勵、補助的方式做引導跟進,未來將進一步比照歐盟及IEA的規範進行立法,對於民間具一定規模的新建建築物,逐步要求進行建築能效評估。包括危老建築重建及列入都市更新計畫的民間建案,若進行建築能效評估與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申請,將以容積率、賦稅減免等補助獎勵機制,作為民間新建築申請綠建築標章的鼓勵和推動。

國際能源署(IEA)針對東南亞國協(ASEAN)所發布的《節能建築路徑圖》開宗明義即指出,啟動低能耗建築或低碳建築,能帶來多種好處。包括能源安全、節省能源支出、創造新工作、減少碳排放、居住者身心健康、提升財產價值、改善空氣品質、極大化整合資源效益等。IEA亦針對東南亞區域地理氣候特色,指出此區域的低碳建築應該優先考慮「增進能源使用效率」和「善加利用再生能源」;而「政策制定」和「加大投資」則是推動「淨零建築」的關鍵不二法門。

能源智庫由台灣能源效率協會擔任召集機構,並邀請立法院ESG委員會以及台灣新政協會,擔任建議主要專家學者之夥伴單位。目前邀請的智庫專家學者計有前能源國家型計畫總主持人,現任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真理大學校長陳奇銘、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前國北師校長莊淇銘、中興大學譚偉恩教授及景文應外系主任李岳牧等重量級學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