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從諾曼第登陸80周年看共軍登陸犯台 備役少將:比想像中困難

匯流新聞網/潘語綺 2024.06.05 06:35

從諾曼第登陸80周年看共軍登陸犯台 備役少將:比想像中困難 23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在諾曼第登陸80周年前一天,國政基金會國家安全組舉行「諾曼第登陸80周年省思國家安全」研討活動。海軍備役少將夏光亞特別詳細說明,諾曼第登陸的歷史及其兩棲作戰對我國如何防範中共犯台的影響,並指出共軍要對台實施登陸作戰,其實遠比想像中困難。

夏光亞指出,80年前盟軍選擇諾曼第作為登陸地點,主要原因是諾曼第不僅具有寬達100公里、縱深達20公里的廣闊海灘,在灘頭後方也有暢通的聯外道路;另外就是船團航渡的考量,以及在諾曼第戍守的德軍戰力較弱;而登陸諾曼第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原因包括:第一,精確掌握氣象變化,形成對德軍的奇襲;第二,有效實施戰略欺敵,讓德軍對登陸地點做出錯誤的判斷;第三,集中優勢兵力並掌握制空與制海權;第四則是協調合作的兩棲登陸部隊。

在共軍對台實施三棲進犯部分,夏光亞表示,根據去年7月國民黨立委陳永康主導的「2023TTX區域安全兵推」,若以2027年為場景,屆時共軍可用於三棲進犯的兵力部分,包括東部戰區與南部戰區的6個陸軍兩棲合成旅與4個陸戰旅,合計約10個旅可用於兩棲攻擊,軍用船艦部份共軍估計可動用的戰車登陸艦約44艘、071型綜合登陸艦約12艘、075型兩棲突擊艦約6艘;另外,加上隨艦透過直升機實施空中機動作戰的部分,精要統計第一波攻台兵力可達到4萬1千217人。

夏光亞也根據諾曼第登陸戰的經驗教訓,指出共軍要對台實施登陸作戰,其實遠比想像中困難。首先是台灣的海灘退縮情形非常嚴重,使得台灣真的可實施登陸的沙灘僅剩下金山到八里、桃園新豐到新竹南寮、台中高美、台南喜樹、高雄林園、屏東嘉祿堂、宜蘭與台東知本等8處;但即便是這8處,也充滿許多人工海堤、消波塊、魚塭、風力發電機組,海灘後方也缺乏足夠的展開空間,使台灣本島其實已經沒有可執行正規兩棲登陸作戰的灘頭。至於外界強調的共軍氣墊登陸艇,受限於浮升能力限制,也無法有效地突破台灣海岸線上的人工海堤與消波塊。

從諾曼第登陸80周年看共軍登陸犯台 備役少將:比想像中困難 235

陳永康也說明,共軍於5月23到24日舉行的對台「聯合利劍演習」概況,從不同情勢變化做危機預防及風險控管,而不是直接探討台海風險。因中共並未向國際民航組織提出空域控管,民航局也說航班未受影響,顯然這次是中共的示意演習,對外展示其對台恐嚇、威懾手段,而非真正犯台的計畫行動。

陳永康表示,從共軍東部戰區的資料可得知,這次是中共演練其「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而就國軍作為來看,雙方都能克制,也確保將共軍排除在24海浬之外。綜上,我們應以方法論從國家安全戰略角度探討核心問題,像是能源安全、海纜、電網、醫療、通訊及網路安全等問題,而不是直接談美方介入等,如此過於狹義。

國政基金會董事長朱立倫則強調,維護國家安全不分黨派,國民黨主張雙D戰略,一方面要有國防力量保衛國家(Defense),一方面與對岸、國際要有交流對話(Dialogue),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國內製造對立、昇高兩岸衝突,促進和平、減少爭議是國家領導人的責任,希望賴總統以人民為念,讓大家安定、安全、安心。

照片來源:國政基金會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住得心安2-1】921對台灣的啟發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有些事不能妥協

【住得心安2-2】921前建築受限3大因素 戴雲發:選購中古屋注意3點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