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住得心安2-2】921前建築受限3大因素 戴雲發:選購中古屋注意3點

匯流新聞網/潘語綺 2024.06.05 01:00

【住得心安2-2】921前建築受限3大因素 戴雲發:選購中古屋注意3點 229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921大地震後,內政部針對建築法中「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進行全國性修改,屋齡25年以下的新建物件,具更高耐震能力,但25年前後建案是否為「耐震宅」的分水嶺?對此,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表示,921之前的建築,相對來講比較不安全,但並非不能住人、不能一竿子打翻,必須考慮許多因素,他也直言,「以目前台灣的設計力及技術,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建築品質是值得讓民眾安心的!」

1999年9月21日,南投集集鎮發生芮氏規模7.3大地震,震源深度僅約8公里,造成全國超過10萬多棟房屋全倒或半倒,2千4百多人喪生。

20多年就已在提倡建築安全的戴雲發表示,921之前的建築有3大問題,一是設計的耐震力較低,二是當時分析設計結構的工具及程式,比較不完備,當時大部分倒塌的房屋,就有建築形狀較複雜、或具有大L、大T、大U的結構,「因為當時有的設計圖甚至都是用手工繪製,受限於工具無法精算」。

【住得心安2-2】921前建築受限3大因素 戴雲發:選購中古屋注意3點 231

「現場施工的工班也是因素之一。」戴雲發指出,921前許多工班都有著「我鐵仔(鋼筋)怎麼綁也不會倒」的觀念,但鋼筋應該要135度彎鉤才穩固,但135度彎鉤不好做,工班又求快、求方便,就做90度彎鉤,「大家都不想做,當時即便如此要求,工班也不理你、不想做」。

至於灌漿,戴雲發說,按照法規施作,灌漿要慢慢灌入並搗實,「一團混凝土黏在一起很難灌,但水一加就很好灌,反正看起來顏色也是一樣」。他說,只是結構安全就會受損,強度也會不均,之後還會有漏水、壁癌等問題發生。

台灣位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兩塊板塊互相擠壓,地底斷層多。到底要怎麼「住」才安心?對此,戴雲發表示,目前台灣建築的結構設計已足夠符合抗震安全,但施工品質是最難做到的,這也是現今缺工時代,民眾擔心的。

「消費者選購房屋時,不能只看宣傳、外觀美不美、公設多不多等賣點,更要注意結構設計與施工。」戴雲發強調,台灣地理環境的關係,每次地震都考驗建築物對天然災害的承受度,大部分人看房子只看外表,而真正攸關房子安全的內部鋼筋結構品質,由於被混凝土包覆,交屋驗收時也無法查驗,因此建議買屋時應多了解有信譽的建商。

若是選購中古屋,戴雲發表示,必須注重3大要點,第一,是否位於土壤液化區,因921之前沒有針對土壤液化有相關的法規規範,地震來襲時相對更加危險的。第二,避開大L、大T、大U等建築結構型式,早期結構分析程式計算工具比較不足,沒辦法對複雜的建築結構有完整分析設計,且在轉角處易產生扭力,造成裂縫。

第三,觀察建築外觀、公設及屋內空間,查看有無45度角的裂縫,若有則顯示建築結構已遭到破壞。此外,地下室、樓梯間,停車場、公設空間,牆面必須注意有無龜裂、滲水、45度角裂縫。「看屋時一定要走走樓梯間!」戴雲發提醒,樓梯間、電梯牆是地震來時承受最多地震力的地方,不可不慎。

尤其是一樓為挑高大廳,戴雲發表示,若被改建為超商、大型賣場、餐廳等更要特別留意,避免發生「軟腳蝦效應」。他強調,低樓層的1至2樓,更是地震後最應該檢查的地方,如建築已嚴重受損,可往都更合、建拆除重建,切勿拿生命安全來測試建築結構安全。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拍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住得心安2-1】921對台灣的啟發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有些事不能妥協

【震出隱憂3-2】台北6.2強震4千棟建築倒 李鴻源喊話賴清德推「防災型都更」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新聞圖片

熱門關鍵字:

政治匯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