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明新科技大學共同教育學院辦理一系列4場「大師講座」,包括台積電前研發長楊光磊、蔚華科技前總經理高瀚宇等科技產業界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引導人文社會領域學生了解產業界的實務需求或實際問題。
共同教育學院趙子嘉院長表示,台灣科技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半導體、資訊等領域,需要大量如行銷、公關、人資、業務、採購等的技術專才和相關的支援人力,近年來許多企業開始擴大招聘範圍,吸納更多來自人文社會領域的畢業生。因此,共同教育學院和雙語教育中心共同為人文社會領域學生,爭取跨向科技產業領域的機會,申請教育部「iLink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計畫」獲得補助,除了在國際商務外語系進行一系列的半導體跨領域課程,也在近期連續舉辦全校型的「iLink大師講座」,包括台科電許若仁董事長「從學涯轉進職涯之路」;教育部iLink計畫總召集人、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翟本瑞教授「老闆的產業還是我的產業?」;前技嘉科技副總、蔚華科技總經理、現任成大工科基金會高瀚宇執行長「電子業供應鏈管理暨品質管理」。
台積電前研發長楊光磊(右四)參觀校內的半導體人才培育基地。
最後壓軸則是邀請到台積電前研發長、現任台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客座教授楊光磊博士,以「我的半導體人生」為題,為同學解說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半導體學院師長也慕名聆聽講座。劉國偉校長同時致贈感謝狀,並提到人文社會領域學生跨域科技業已成為新職涯趨勢,鼓勵人文社會領域學生勇敢挑戰。
楊光磊教授擁有37年的半導體產業經驗,以生動的半導體科普知識開場,用城市規劃類比積體電路,說明半導體在當今生活中的重要性,並用簡易圖畫介紹半導體製造流程,侃侃而談分享畢生半導體經歷。楊教授特別提到台灣晶圓代工及產業鏈的發展是天時、地利及人和,針對半導體產業的未來,他提出六大論點,分別是地緣政治的變化及全球化的終結;智能製造的地區性客製化;軍備競賽-產能為底氣;產業反民主化-大者恆大,新創企業的高門檻。他鼓勵人文社會領域的學生,運用科技及商業模式專業中找到適合的角色,結合科技與人文找到創新機會。最後,楊教授針對半導體產業選才原則,及各領域學生應如何培養硬實力與軟實力給予指點與建議。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