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禪與科學】實驗證明禪定可有效減緩壓力

愛傳媒/ 2024.06.02 08:00

【禪與科學】實驗證明禪定可有效減緩壓力

【禪與科學】實驗證明禪定可有效減緩壓力

文/蘇立仁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科技反毒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

人體在面對及適應壓力時,一般會透過3種方式來處理,第一種是利用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s),這是存在於神經系統內的幾種化學小分子,其目的是從一個神經元到下一個神經元在進行訊號連結時,扮演神經元之間的溝通角色,可以造成大腦思考決策及行為等功能。

人體調控身心壓力的生理機制

第二種方式是利用內分泌系統(Endocrine system)。前面提到的神經系統,其反應及產生的結果是非常快速的,然而,人類在長期面對壓力所產生的生理反應,大部分是由內分泌系統來調控,而其中最重要、也最被人們了解的,就是「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 axis stress response; HPA axis stress response,見下圖,以下簡稱HPA軸)」的壓力反應路徑。

新聞圖片

下視丘和腦下垂體的生理位置,位於大腦最深層的原始腦部分,下視丘的底部前方就是腦下垂體(見下圖)。當下視丘受到大腦其他區域的壓力時,會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進入腦下垂體,讓腦下垂體前葉釋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icotropic hormone,ACTH)。

新聞圖片

而被釋出的腎上腺皮質激素,會透過血管輸送到腎上腺,促使腎上腺皮質(Adrenal cortex)分泌糖皮質固酮(Glucocorticoid),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可體松(Cortisol)。

在過度或長期面臨壓力時,過量的糖皮質固酮會讓人處於一種極度緊張、又焦慮的狀態,甚至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體。

從過去的經驗得知,「HPA軸失調」與許多情緒及官能性疾病有關,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失眠、慢性疲勞症候群、酗酒、肥胖、產後憂鬱症、金錢症候群、骨質疏鬆等等。而量測血液中的「可體松」濃度,便成為測量壓力的一種侵入式生物感測指標。

第三種調控壓力的方式,是透過自律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自律神經系統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包含了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當情緒高漲或遇到緊急危難時,交感神經系統會被大量活化,以便能夠成功戰勝危機或逃離。若需平靜,則副交感神經系統就會把生理狀況拉回至平衡狀態,以解除壓力,像是增加唾液分泌、瞳孔縮小、降低心跳速率及血壓等等。

非侵入式健康量測工具 更貼近民眾需求

由於目前科技的研發日新月異,生物感測器已在我們生活周遭無所不在;不論是食品安全、藥物開發、環境汙染監控、遠距離醫療照護,乃至生物醫學發展的研究,都已應用得非常普遍。

最近更因發展出穿戴式裝置結合智慧手機軟體介面,讓生理監控及健康量測的方式更貼近民眾需求。尤其是非侵入性的生理感測器,更讓一般民眾的接受度大大提升。

如果能再結合生物醫學相關的大數據及人工智慧裝置,可以想見,未來人類的生活品質及檢測身心壓力的應用產品,都會出現在生活之中,而其中,藉由唾液澱粉酶來測定壓力指數,就是這類應用儀器之一。

唾液澱粉酶含量—檢視壓力的間接指標

唾液腺的主要產物是唾液,其成分主要是由腺泡細胞所產生,並在神經刺激的控制下釋放出來。而大部分的酶,則是在腮腺合成(占總量80%)。

新聞圖片

唾液澱粉酶是食物消化過程中,在口腔咀嚼階段的重要酵素之一,約占40%的總唾液蛋白質。澱粉酶,顧名思義,就是將食物中的澱粉,藉由澱粉酶的作用,將其水解成比較小片段的多醣體;所以在咀嚼饅頭類食物一段時間後,會覺得口腔有甜味,就是唾液澱粉酶與澱粉作用後,所產生的結果。

在自律神經系統調控方面,還有另一種回饋機制,稱之為「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sympathetic adrenomedullary system,SAM system)」,尤其是在身心狀況呈現極度壓力時,交感神經會大量興奮、活化,並直接透過乙烯膽鹼(Acetylcholine,ACh)調控腎上腺髓質(Adrenal medulla)的細胞,開始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Epinephrine)與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

這兩種荷爾蒙會藉由血液運送到全身,以應付緊急危難的狀況,此時,口腔唾腺會大量分泌唾液澱粉酶及相關的蛋白質。但相反地,如果唾液澱粉酶的含量低,則會處於較平靜的狀態。

目前在台灣,檢測唾液澱粉酶的生物感測儀器,是運用於森林相關科系與臨床外科手術的術前與術後心理壓力指數的研究。由於量測方便,不需抽血,也被歸類為非侵入式生物感測的儀器之一。

新聞圖片

禪定減壓實驗

一般說來,禪修初期會以練習腹式呼吸入門,藉由緩慢的呼吸,活化副交感神經,進而平緩紛亂的思緒。

從以往的測試經驗得知,初入門的修行人,在修行技巧、體悟及入定深度還未熟練之前,個體的差異影響及變化會比較大(數據未在此披露)。不過,雖然呈現降低壓力的幅度並未達統計意義,但或多或少都有降低壓力的趨勢。若是長期修行者,則實驗數據會呈現出情緒明顯穩定的狀況。

以下的實驗,是檢測禪定對紓解身心壓力的影響及評估:

◎受測對象:男性,49歲,公教人員,修行印心禪法10年以上。

◎禪定前5分鐘,先量測唾液中的澱粉酶含量。

◎禪定1小時後,在5分鐘內再作一次唾液澱粉酶含量的量測。

經比對前後量測結果發現,受測者在禪定之前的唾液澱粉酶濃度約為每公升3萬6000單位,而禪定後的濃度則大幅下降為每公升8000單位。禪定後的唾液變化,比禪定前大約減少了78%的澱粉酶分泌(見下圖)。

由此可知,禪定是可以透過抑制「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迴路,而明顯減少或抑制壓力的產生。

新聞圖片

雖然最近已發展出量測唾液可體松含量的檢測儀器,但其測量靈敏度並不如直接從血液偵測來得精準。概括來說,受到壓力影響涉及的生理器官相當多,而且會造成複雜的生理反應。

近年來,生理學的研究者也努力發展出可以量測壓力的生理反應,例如腦波測定、功能性磁振造影掃描、心跳變異率的測定等等。而以非侵入性生理訊號的量測,也就是利用澱粉酶來偵測壓力指數,是一般民眾覺得方便、也較具接受度的方法之一。

從前面的實驗案例可知,禪定是可以有效降低焦慮、恢復平靜的方法,甚至可以減緩老化、避免慢性疾病的發生。從改變生理調控路徑,進而減少壓力產生,證明禪定對於身心健康醫學,確實具有實質功效。長遠來看,推廣禪定,將有助於預防醫學與抗衰老醫學的發展,並可減少健康保險的支出成本。

新聞圖片

蘇立仁博士 小檔案

學歷: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

現任: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科技反毒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中央大學高通量實驗分析核心設施主任

財團法人博愛文化基金會董事

財團法人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董事

中華民國天然藥物協會永久會員

愛群生醫國際董事

社團法人婦幼健康促進協會專業諮詢委員召集人

修行資歷:自1990年修行印心禪法迄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