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60 大谷翔平 颱風

失落三十年後重新崛起?搶搭日股大多頭列車!

理財周刊/ 2024.05.31 23:57

八○年代後,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由極盛轉為極衰。許多年來,日本經濟始終處於低迷不振的窘境,「日本失落的三十年」這個名詞也廣為流傳。但如果有關注日本市場的投資朋友就會發現自疫情過後,日經指數自低點至今漲幅超過150%,和近年搭上AI火熱題材的那斯達克指數相比不遑多讓,相較於S&P500指數更是領先。到底日經指數為什麼能跟上強勁的歐美股市腳步?日本經濟真的崛起了嗎?又是什麼原因呢?本文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刺激政策奏效 日本體質逐漸好轉

泡沫經濟時代流傳著一句話「一個東京足以買下全美國」,可見當時日本經濟盛況。在1985年「廣場協議」後,隨著日圓快速升值戳破了虛幻的泡沫後,低迷的經濟讓民眾不敢消費形成惡性循環,進而引發少子化與人口結構老齡化等問題,可說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不敢消費、缺乏投資。

安倍晉三上任後,推行了所謂的「三支箭」,透過大規模量化寬鬆與擴大財政支出,來提升民間投資意願。雖然在施政當下未能達成預期目標,但回過頭來看,整體效益正逐漸發酵,奠定了後續復甦的基礎。日本政府更接續推出「小額投資免稅制度」提高年度投資限額最高360萬日圓,加上無限期延長免稅期,民眾資金不斷湧入;並透過東證所改革創造外資投資環境,鼓勵股價淨值比低於1的公司進行改善,正式穩住了由通縮轉向通膨的道路。再加上中美兩大勢力近年政治角力下,產業轉移紅利加持,使日本前景看俏。

根據Bloomberg預估,日本經濟將加速起飛,2026年名目GDP總額將較2022年成長近13.6%!經濟成長帶動企業願意加薪,民眾也更願意消費,未來可望正式進入正向循環,擺脫「失落三十年」的泥淖。

日本企業具國際知名度與多產業平衡優勢

台灣的產業結構,明顯傾向於高科技發展,產業集中度高。在產業前景看好的狀況下,固然具有較高的成長爆發性,但當科技產業面臨寒冬時,往往上下游供應鏈一同低迷,如稍早的科技業「去庫存」即是一例。

日本的產業結構相較於台灣較為分散,諸如餐飲、服飾、電玩、生活家居等都有許多國際知名企業,又如國內市占率最高的汽車品牌豐田也是日本企業,在多樣化的產業發展下,具有較高的平衡性,等於投資日本指數就有較佳的分散投資效果。近年日圓大幅貶值,更是加大日本外銷的優勢,今年第一季企業淨利較去年同期再創新高,刷新了連續三年新高紀錄。在產業結構平衡、獲利改善與政策加持下,相信日本將維持復甦榮景,迎來近三十年難得的好時機!

沉潛三十年再出發 日股多頭不容小覷

近期台美指數頻創新高,雖仍維持多頭趨勢,但已經難以用「便宜」來形容當下的股價。而日股近年雖然也表現亮眼,漲幅不遜於台美指數,但在沉潛三十年後累積的資本下,仍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單以本益比而言,截至三月S&P500指數來到24倍以上,台股也有近24倍水準,近年火熱的那斯達克指數,更是來到了42倍以上,但東證指數本益比卻僅有16.5倍,可謂是目前主要指數中少數稱得上「性價比」的市場,若不想要追高的投資人不妨可多加留意。

具體商品,可參考大阪微型日經225指數期貨,原始保證金只要不到二萬日圓,換算台幣將近4000元,每一最小跳動點約10元台幣,是真正的「銅板價」商品,用非常低的金額就可以參與日本市場。若是偏好現貨的投資人,近期也有投信推出相關ETF,如復華日本護城河優勢龍頭企業ETF(00949)。重新將目光投向被遺忘許久的日本市場,將其納入投資組合中,或許可以期待會有不錯的表現。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