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楊秉儒》用外國元首命路名也能嘲諷?!

聚傳媒/ 2024.05.31 13:00

楊秉儒》用外國元首命路名也能嘲諷?!

楊秉儒》用外國元首命路名也能嘲諷?!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楊秉儒專欄】麥克阿瑟公路(MacArthur Thruway),簡稱麥帥公路,是臺灣第一條汽車專用道路,屬於等級接近於高速公路的雙車道快速道路,為今中山高速公路基隆-台北路段的前身。當年興建麥帥公路的用意係為紓解臺北-基隆間交通,並為提升作戰所需,決定比照國外高速公路形式,設計為封閉式的汽車專用公路。該公路是在美援協助之下完成,建設經費共計新臺幣二億六千多萬元,施工兩年,於1964年5月2日完工通車,麥克阿瑟公路一開始的名稱叫作「北基二路」,後來又改名「北基新路」,最後以紀念美國二戰名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命名為「麥克阿瑟公路」。1979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後,麥帥公路被劃入中山高速公路基隆台北段。麥帥公路僅存麥帥橋至中山高速公路內湖交流道路段。目前台北市南京東路底聯通松山、南港、內湖地區的「麥帥一橋」即是當年「麥帥公路」跨越基隆河的橋樑,原名為「麥帥公路一號橋」,1994年(民國八十三年)9月15日,配合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麥帥橋進行拆除改建並開放便橋替代通行。2000年(民國八十九年)10月15日,雙層式麥帥一橋之下層橋部份、南京東路引道段及環東大道開放通車。

    而台北市的「羅斯福路」是台灣唯一用外國元首的名字來命名的都市道路,也是與過去的「麥克阿瑟公路」為台北唯二以非華人命名的道路。二戰期間,中、美、英三國在開羅舉行開羅會議,會議中擔任居中協調的角色,正是美國的小羅斯福總統,他是當時所有跟中國同盟的國家中,對中華民國最友善的總統。因此,1950年代,當台北市計畫將原本在部分文獻中稱為「富田町街道」的沿線違建予以拆除並拓寬至40米路寬的現代化道路時,即以小羅斯福總統的名字命名為「Roosevelt Road-羅斯福路」以茲紀念。

    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國家為什麼會要用外國元首的名字來為道路命名?真的就只是什麼「舔共」、「討好」就可以一言以蔽之的事情嗎?真的要用這種去脈絡化的單細胞生物邏輯去思考嗎?為什麼自由時報要用如此揶揄且戲謔的方式去報導這件事呢?如果柬埔寨政府的行為叫做「舔共」、「討好中國」,那台南市的那一條「八田路」不就是「舔日」、「討好日本大哥哥」?

    說穿了,一切就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因為現在的民進黨政府根本做不到對岸政府在外交上、在「一帶一路」的實際作為上,所能辦到的事與得到的國際聲望。而國民黨執政時期,至少在南美洲的巴拉圭首都亞松森都還有一條筆直的「蔣介石大道」,街道中間還矗立著蔣介石的銅像。自由時報為了替民進黨政府鞏固歧視與仇視中國大陸的支持者,滿足這些支持者自大驕傲到近乎狂妄偏執的「台灣價值」,只好透過如此低級的雙標嘲笑,來蒙蔽台灣人的雙眼,影響台灣人的判斷能力,讓相信民進黨的台灣人民在思考國際關係時變得越來越弱智而且越來越偏激,失去宏觀看世界的判斷力,最終成為喪失思考能力,只會無腦仇中,為了民進黨的利益,被煽動去上街頭的無智商小青鳥而已。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