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雲林縣政府與宜梧國中攜手 打造成龍濕地珍貴生態教育

觀傳媒/ 2024.05.31 19:17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雲林縣政府近日舉辦成龍濕地生態教育推廣活動「青鱂放大鏡」,邀請宜梧國中師生共同參與。活動中,學生們深入學習青鱂魚的生態習性,並設計實驗觀察青鱂魚在不同環境下的覓食行為,透過這種在地特色的自然生態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進一步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力量。


▲「青鱂放大鏡」課程,深入認識青鱂魚的生態習性。
(圖/記者蘇榮泉攝)

成龍濕地位於雲林口湖鄉,早年因養殖業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和海水倒灌,經歷多次颱風後形成草澤濕地。多年來,縣府與地方社區、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等單位合作,進行濕地生態基礎調查和保護工作,使成龍濕地成為臺灣西南沿海的重要生態熱點。每年吸引大量水鳥棲息,並透過舉辦藝術節推廣生態教育,讓來自全臺的民眾感受成龍濕地的獨特魅力。


▲臺灣西南沿海重要的生態熱點-口湖成龍濕地。
(圖/記者蘇榮泉攝)

張麗善縣長表示,去年縣府與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共同討論,確認成龍濕地的青鱂魚並非過往紀錄的中華青鱂魚,而是一種未確定種的原生青鱂魚。相關單位正分工進行物種鑑定和棲地調查工作。縣府委託國立嘉義大學王柏青副教授團隊推動青鱂魚生態教育課程,透過這些課程提高民眾對成龍濕地生態環境的認識與關注。


▲成龍濕地的青鱂魚。
(圖/記者蘇榮泉攝)

張縣長感謝國立嘉義大學王柏青老師團隊帶領宜梧國中參與此次活動,透過介紹青鱂魚的生活史和棲息地面臨的環境問題,以及設計實驗觀察青鱂魚在不同鹽度下的進食速率,啟發學生們對自然環境的理解和科學興趣,增進對雲林特色的認識,並培養對家鄉的情感和在地連結。


▲國立嘉義大學王柏青副教授團隊推動青鱂魚生態教育課程,介紹青鱂魚的生活史和棲息地面臨的環境問題。
(圖/記者蘇榮泉攝)

未來,縣府將持續與公私部門合作,探討成龍濕地的經營管理及青鱂魚復育的可行性。除了學界繼續努力正名此物種外,生態習性調查也將在專家學者的指導下進行,根據科學調查結果進行棲地營造和復育工作。透過公私協力,尋求增進成龍濕地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復育的最佳方案,共同面對環境生態威脅,保護珍貴的生態資源。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s://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