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亭(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
我在二零二四年五月二日下午二時至四時訪談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前大陸工作會主任張榮恭,地點在台北市開封街上的伯仲基金會會議室。張榮恭歷經李登輝、連戰時期的兩岸工作,是我們時代中一位曾經參與機要的見證人。今年五月二十日,賴清德總統就職講話引起北京高度不滿,舉行環島軍演,兩岸形勢嚴峻。張榮恭在訪談中對於「一個中國原則,各自表述」的回顧,有清楚與明確的說明,對當前兩岸關係的釐清與修補有重要的啟示。以下是訪談重點。
楊雨亭:請說您參與李登輝時期兩岸關係工作的經過。
張榮恭:李登輝在位十二年,初期他延續兩蔣的反共政策,和兩蔣不同的是他認為兩岸要接觸,進行功能性的談判,之後的國統會、陸委會、海基會三個層級的單位都是由他指示所建置的。
楊雨亭:相當具有原創性。
張榮恭:蔣經國過世前開放了大陸探親政策,他所留下的三不政策 ── 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如何調整?當時我在中央通訊社大陸新聞部工作,經常提供總統府有關大陸問題的資訊分析。我當時就說:「三不政策改變了。兩岸要協商,就要有接觸,接觸就會談判,談判就會有所妥協。」政府高層沒有出面否認。
楊雨亭:當時您和總統府似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張榮恭:一九九五年一月江澤民發表「江八點」,李登輝決定要回應,四月八日,李登輝在國統會上發表「李六條」,我是執筆者。
楊雨亭:為什麼由您來執筆?
張榮恭:為了撰寫「李六條」,奉總統指示我出任國統會的研究委員。「李六條」的第一條是「在兩岸分治的現實上追求中國統一」,結論是「中國民族主義的精神,振興中華的思維」。
楊雨亭:可是次年(一九九六)不是中共打飛彈了嗎?
張榮恭:九五年李登輝康乃爾之行,九六年中共打飛彈,李登輝依然當選總統。當時台灣輿論認為中共壓迫台灣,因此就是要選出一位共產黨不喜歡的總統。事實上,中共有他們的想法,以李登輝當時的聲望,一定當選,但是中共必須以最嚴重的方式表達反台獨的立場。李登輝在當年五二零總統就職演說中,十一次提到中國人,五次提到中華民族,最後的結論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兩岸中國人必將完成中國統一的歷史大業。」
楊雨亭:有氣派、有格局!
張榮恭:由九六年李登輝當選後所表達的統一立場,中共欲恢復跟台灣的溝通,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大陸海協會邀請海基會秘書長到廈門參加研討會。我在總統府幕僚小組裏,建議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訪問大陸。
楊雨亭:這時候您到黨裡工作了嗎?
張榮恭:一九九八年二月我由中央通訊社副總編輯兼大陸新聞部主任,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大陸工作會主任,破格任用,是國民黨遷台後,第一位台灣省籍的陸工會主任,之前我和情治系統毫無關係。
楊雨亭:當年國民黨中央黨部的主任位階很高,部長級,陸工會主任之前多由資深中將擔任。
張榮恭:一九九八年二月,行政院長蕭萬長在立法院做口頭報告,報告由李登輝交給他宣讀,我為主要起草人。其中重點為「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兩岸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各自表述的共識」。
楊雨亭:非常重要,這是「九二共識」中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來源。對此,民進黨反對,後來有許多不同的解讀。
張榮恭:「一中各表」這個詞是後來慢慢演變過來的,若簡單地講「一中各表」,容易意味著「兩個中國」。當年我方的「一個中國」是依憲法、國統會決議和國統綱領表達;大陸方面的回應,事務性商談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涵義。所以,同者是「國家統一和一中原則」,異者在於「一中涵義」。「一中涵義」,當時沒有繼續談下去,而開始事務性工作。如果要就「一中涵義」來談,等於兩岸直接進行政治談判。就台灣的選擇來講,我們是擱置爭議好,還是急於解決爭議呢?一九七二年,美國和中國談「上海公報」,法國駐北京大使建議周恩來,台灣問題的解決,要擺在中美關係的後端,而不是前端,現在就要解決台灣問題,美國辦不到,中美關係就沒有辦法建立,周恩來接受了這個建議。這個觀念,我認為也應考慮放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在交流中建立良好關係,牽涉兩岸基本原則部分,要在適當情形下尋求共識與解決。
楊雨亭:我曾閱讀大陸出版的中美關係著作,其中提到毛澤東對於周恩來在「上海公報」中關於台灣問題與美國協商時讓步太多,表示不滿。經過了五十二年,到今天美中台三角關係仍在形格勢禁之中,必有主客觀因素。
張榮恭:蕭院長講話後四天,海協會宣布邀請辜振甫訪問大陸。「辜汪會晤」的重要性在於沒有特定議題,所以叫「會晤」,我當時擔任訪問團的發言人。在會晤中,辜振甫說:「台灣的地位屬於中華民國,根據的就是波茨坦公告。」這個場景如果發生在今天,大陸方面一定不樂意台灣的政治人物在大陸講中華民國。可是當辜振甫提出了這樣高度政治性議題,大陸方面並沒有正面反駁,時任國台辦副主任、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對媒體宣布,兩岸的政治對話開始了。也就是說,台灣方面提出自己的主張,大陸方面有他們的立場,這不是一次會談就可以解決的。接著辜先生和我們就去北京見了江澤民。我現在所講的是沒有發表過的,我們團離開北京後,飛到東京,目的是對日本表達善意:我們要改善和中國大陸的關係了,不希望對日本造成驚恐。
楊雨亭:李登輝和辜氏家族和日本的關係匪淺,如此對日本「宣慰」,在我來看,頗有中國將要走上統一道路的意味。
張榮恭:在東京時,我接到層峰指示,要離團去美國華府說明辜汪會晤的經過。當我向辜老報告時,才知道原來預定去華府的人選是蔡英文,蔡也是我們的訪問團成員。
楊雨亭:由此看出李登輝早欲提攜蔡英文,辜老已得李登輝的授意,蔡應事先有所準備。多年來未曾聽聞蔡對此事有所抱怨,可見蔡頗有涵養。
張榮恭:我在華府開記者會,公開說明我政府大陸政策的方向是國家統一。
楊雨亭:美方有沒有特別反應?
張榮恭:沒有,當時我們的政策就是國家統一。我形容李登輝在位全程,「國家統一不離口,中國人身份不棄守」。現在回顧,後來他違背了自己的公開承諾。
楊雨亭:李登輝從統一到台獨,經歷了相當大的心路轉折。
張榮恭:這裏我要說明一個重要的事情,當年我們國民黨的黨政系統,不會去思考李登輝講的是真是假,對我們來說,就算是假的,也是假戲真做。
楊雨亭:聽來令人震撼,國民黨人對於中國的統一與復興在思想上、心靈上即認為是其天命,不管現實中有多少困難與限制,皆需全力以赴,死而後已。
張榮恭:李登輝和陳水扁最大的不同,在於陳水扁是真搞台獨。李登輝在卸任前說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仍然強調追求國家統一。二零二二年蔡英文說兩岸「國與國互不隸屬」,也沒有追求國家的統一。
楊雨亭:我訪問前總統陳水扁時,他對中共多次對他不友善,感受不好。我亦曾訪問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關於扁宋會,您的看法?
張榮恭:二零零五年,有扁宋會,是因為二零零四年,陳水扁連任之後,宣布台灣要制訂新憲法,交給二零零八年的總統去實施,這就是台獨時間表。因此中共開始制訂反分裂國家法,陳水扁知道他必須有所因應。
楊雨亭:為什麼連戰先宋楚瑜去大陸訪問呢?
張榮恭:連戰去大陸訪問這件事,是他在二零零四年連宋合競選總統時就有規畫,在他勝選後,上任前訪問大陸。後來他雖落選,但是由於中共在思考是制訂國家統一法還是反分裂國家法,連戰認為攸關台灣安危,他以國民黨主席身份訪問大陸,應可發揮一定的作用。後來的歷史證明,連戰是正確的。至於為什麼連戰先行?要從中共的角度思考,以我的解讀中國當代史,是圍繞著國共兩黨關係演變而發展的,一九二四年國共合作,今年是一百週年。所以當連戰訪問大陸,和胡錦濤見面時,代表了國共兩黨關係的和解,這是中國當代史上的大事。共產黨人的歷史觀比我們強烈得多,面對國民黨主席來訪,當然是以此為優先!
楊雨亭:兩岸關係錯綜複雜,一般人沒有參與其間,各自解讀,不免觀念紊亂,積非成是。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因此,應在檢討過去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兩岸共識與論述,循名責實,兩岸關係就能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