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禪與科學】從菌腸腦軸看身心靈健康

愛傳媒/ 2024.05.30 16:30

【禪與科學】從菌腸腦軸看身心靈健康

【禪與科學】從菌腸腦軸看身心靈健康

文/黃金龍博士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西方醫學之父、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西元前4世紀時曾說過:「所有疾病皆源於腸道(All disease begins in the gut.)」。類似的思維在中國醫學,也有「脾胃乃後天之本」、「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等觀念(這裡的脾胃,指的是以胃腸為主的消化功能),而「面黃有救(註)」一詞,更點出了中醫對消化系統的重視。

註:中醫把「青赤黃白黑」五色分別對應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及五行「木火土金水」;其中黃色與脾胃同屬於土。

長約9公尺的腸道,是一座大型的生化工廠,裡面配備著各種將食物分解、吸收的機能。經由消化道處理過的營養物質,再送到肝臟進一步代謝,形成血液,運送到全身。

腸道同時也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在腸道中,腸壁必須面對各種外來及內生的菌類與毒素。因此大部分的免疫系統都配置在腸道之中,避免毒物、細菌入侵人體。

腸胃道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不在話下,但近年來,另有屬於腦神經科學的精神及心理領域的學者,對腸胃道的研究更加熱衷,科學家甚至定義出所謂的「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強調腸道與大腦間的相互影響。

在腸腦軸線的理論中,腸道又稱為「第二個大腦」,有許多神經密密麻麻地深入腸道內層,匯集訊息,傳給中樞神經。

腸道有大腦以外最複雜的神經系統,而且透過腸腦軸線,與腦相互聯絡、彼此影響。事實上,腸躁症、憂鬱症、焦慮症、自閉症、慢性疲勞等現代人盛行率極高的身心疾病,都和腸腦軸線相關。

新聞圖片

腸道對於情緒的影響,可從內分泌系統的角度來看。身為人體最大內分泌器官的腸道,可分泌數十種激素,包括多巴胺、血清素、膽囊收縮素、飢餓激素……等等,能調節生理各種不同功能。其中被稱為快樂荷爾蒙、幸福分子的多巴胺與血清素,有很大比例是在腸道合成的。

人體約有60兆個細胞,然而存在於體內、體表,看起來微不足道的菌類,總數竟與人體細胞總數為同一數量級。這些所謂「人體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有99%都住在腸道之中。

美國史丹佛大學David Relman教授利用內視鏡,觀察從人體腸道取出的腸壁黏膜組織,發現腸道菌的種類多達千種以上,其中7成是前所未知的新菌種。這項結果曾發表於2005年的《Science》雜誌。

David Relman教授說:「腸道菌是人體必要的器官,它們提供養分,調控腸道細胞的發育,誘導免疫系統的發展。但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對它的認識竟如此不足。」

2017年,由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研究團隊發表於《The Cell》雜誌的研究中發現,腸道中有一種腸嗜鉻細胞,它負責產生身體90%的血清素。同時,大約有20種細菌被認為與腸內血清素的含量有關。

研究者將這些菌種植入原本無菌的小鼠體內,發現血清素在腸道和血液中的濃度都顯著上升。這個研究顯示,腸道就如同大腦般影響我們的心情,甚至比大腦的影響力更大,而腸道的菌種則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腸道菌是身心健康的決定因數

在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方面,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也同樣受到腸道菌的密切影響。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的Sven Pettersson教授,於2011年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發表過一篇「腸道菌調控大腦發育及行為」論文,他發現沒有腸道菌的無菌老鼠,因大腦神經細胞間的連結不健全,以至影響其行為模式。從此,比「腸腦軸線」更前衛的「菌腸腦軸線(microbiome-gut-brain axis)」正式被提出。腸道菌能直接影響中樞神經,中樞神經也會直接調控腸道菌。

最近幾年,研究微生物群系和大腦之間的論文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大量的研究發現腸道菌與情緒間的關聯性。其中頗受關注的一項研究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胃腸病學家Emeran Mayer發現,連續4週食用含有益生菌的優格,可降低女性對負面情境的情緒反應。Emeran Mayer認為,改變腸道微生物結構,可以進一步改變腦化學的物質。

新聞圖片

從進化角度來看,腸道細菌和大腦的相互作用,似乎也是可以被理解的,畢竟細菌已經在人體內居住了數百萬年。愛爾蘭University College Cork解剖學與神經科學系教授John F. Cryan表示,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至少有部分微生物已經進化出「為求自身利益而改變宿主行為」的方法。

腸道菌對人類的影響甚至還深入到基因的層次。人類基因組大約是由2萬個基因組成,而人體內所有微生物的基因大約在60萬之多。美國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微生物學家Sarkis Mazmanian認為:「人體的活動,不只是由人類基因組控制,更被人體中的微生物基因組所控制。人類是由自己的DNA,加上體內微生物的DNA所組合而成。」

人體真正的主宰

如今,我們在面對腸道菌時,不能再認為它們是外來寄生在腸道的細菌,對人體而言,腸道菌已是與人類共存的「必要器官」。

美國Cornell University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教授Rodney Dietert說,腸道菌和人類一起走過演化的歷史,是人類不折不扣的生命共同體。

人類與腸道菌共生,人類的基因體與腸道菌基因體共同演化,甚至我們的生理代謝也與腸道菌互相整合,共同建構出一個「人類超級生物體(human super-organism)」。

體內有無盡眾生與罪業必須滅度

佛教傳世經典《金剛經》的緣起,是因為須菩提長老對釋迦牟尼佛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段經文的語意是說,須菩提問世尊,面對心中的妄想和雜念應如何清除?這個問題應該是許多精神與心理學家,也是許多修行人的共同疑問。

新聞圖片

對於須菩提長老的提問,釋迦牟尼佛的答案很有趣:「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這段經典的師徒對答,看起來有點雞同鴨講,有人覺得這是禪宗無厘頭式的對話。然而,悟覺妙天禪師在解釋這段經文時曾說:「世尊這段解說,看似沒有回答須菩提長老的問題,但事實上卻是最究竟的回答。」

禪師解說道:「經文說的『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不是指外界六凡的眾生,而是自己體內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這句話同時也是地藏王菩薩發願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要滅盡內心的煩惱罣礙,才能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要滅除體內所有眾生及一切罪業,才能成就無上菩提。」

禪師並舉例說明體內眾生的結構:「卵生的眾生,如人體內的寄生蟲;胎生的眾生,如人類哺乳動物;濕生的眾生,如大小腸的細菌;化生的眾生,如人體內由細胞蛻變的癌細胞,又如眾生色身滅度後的靈魂。」

「釋迦牟尼佛說,這些眾生和他們的罪業,我都全部度化了,讓他們的靈性得以進入清淨光明的無量壽無量光世界。」經由妙天禪師的解說,可以清楚地明白釋迦牟尼佛這段開示。

再簡單整理上述觀念,從「身、心、靈」3個層次來理解:須菩提長老問的是「心」的妄念,釋迦牟尼佛是從「靈」的滅度來回答,妙天禪師則清楚點出了釋迦牟尼佛說的無形的「靈」的所在,也更進一步指出了人體內存在著眾多寄生、共生的寄生蟲與菌類。

利用禪定調整菌腸腦軸

《金剛經》可說是佛教的聖經,是修行證道最關鍵的一部經書,釋迦牟尼佛曾特別開示:「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那麼,人體內有這麼多的有形眾生和無形眾生,又要如何滅度呢?

妙天禪師所傳授的專注十脈輪禪定法,便是清淨體內眾生、提升身心靈的方法。禪師在教導時說:「體內十脈輪正對應著十個靈性法界,是受到物理時空綑綁的色身,連結到無相界精神體的通道」,若能清淨這十脈輪,就能淨化人體內所有眾生。

針對「菌腸腦軸」主題,筆者特別挑選十脈輪之一的名色脈輪來實驗。名色脈輪位於肚臍後方約三指幅,也就是小腸的位置。以下是7位受測者利用俄羅斯量子儀器Metatron檢測的結果與分析,實驗過程如下:

請受測者放輕鬆,並以儀器檢測名色脈輪附近的能量狀況。

請受測者依十脈輪禪定法,專注名色脈輪10分鐘,然後再檢測一次能量狀況。

比對禪定前後的名色脈輪能量差異。

實驗結果發現,7名受測者的大小腸附近,其能量指數平均提升了20%,其中有5名能量上升,2名下降。以下是其中兩名受測者的能量狀況,經比對後,分別分析如下:

案例1:

受測者為60歲的女老闆,以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專注名色脈輪10分鐘後,比對前後測的結果,發現差異如下方兩圖所示。

圖中能量指標可分為1至6級,數字愈小代表能量愈強。左右圖分別為專注前、專注後的大小腸能量顯示(請參照上方「大小腸位置圖」)。

經由比對,發現專注後的整體能量值比專注前增強了38%。從能量指標看出,在專注前,小腸部分是以4級為主,大腸部分則以5級為主,升結腸部分有幾個6級。而專注後,能量指標全部都提升以4級為主,升結腸有部分提升為3級。

新聞圖片

案例2:

受測者為30歲的女性上班族,以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法專注名色脈輪10分鐘後,比對前後測的結果,發現差異如下方兩圖所示。

圖中能量指標可分為1至6級,數字愈小代表能量愈強。左右圖分別為專注前、專注後的大小腸能量顯示(請參照上方「大小腸位置圖」)。經由比對,發現專注後的整體能量值比專注前減弱了31%(此案例是兩名能量下降者之一)。

新聞圖片

筆者依過去的經驗,再引導受測者繼續專注名色脈輪2分鐘,得到的能量顯示如下方左圖,發現原本布滿小腸的4級能量指標已經消失。

再請受測者持續專注名色脈輪,並同步專注無始脈輪(位於男性前列腺的位置,女性則位於會陰處),2分鐘後,再測得下方右圖,發現5、6級能量指標已全部消失,小腸部位則大都提升到3級,總體能量比前測提升了37%。

新聞圖片

案例分析: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到兩種禪定過程的典型狀況:

案例1的受測者在專注名色脈輪10分鐘後,能量即顯著提升。這類型的人通常在禪定時,比較容易有覺受,也容易在禪定中看到光。

案例2的受測者在專注前期,因某些位置所潛藏的負能量被清理出來,故造成整體能量降低;此時若繼續再專注脈輪,就有機會將負能量清理乾淨。這種人在禪定初期,通常比較容易昏沉,需要更強的專注力,才能進入禪定。

名色脈輪與密教七脈輪的臍輪相近,在七脈輪的理論中,臍輪匯聚了密集的神經叢,與情緒方面的關聯很大;而這與菌腸腦軸的研究家提出「腸道對情緒會產生影響」的結論相同。

另外,中國道家修鍊最重視的丹田,也位於小腸附近;可見古人即使沒有豐富的現代醫學知識,但對人體的了解是很深入的。事實上,古代很多關於人體的觀念,都是修行人在修鍊過程中,所見證到的身體變化,後來經由師徒代代相傳,才遺留下來。

悟覺妙天禪師在傳授十脈輪禪定時,特別重視名色脈輪;禪師說,所謂「一竅通,則百竅通」,指的就是名色脈輪。

現代修行人學禪定,可以從專注名色脈輪開始,一方面可讓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在精神與情緒方面也可得到調節,如果能更加努力,修鍊其他9個脈輪,讓身心靈清淨,就有機會如《金剛經》所言,「滅度一切眾生,證道成佛」。

參考資料:

XEmeran A. Mayer, Rob Knight, Sarkis K. Mazmanian, XJohn F. Cryan, and Kirsten Tillisch, Gut Microbes and the Brain: Paradigm Shift in Neuroscience,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ovember 12, 2014 , 34(46): 15490 –15496.

黃金龍博士 小檔案

 

新聞圖片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工學博士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自然醫學醫師

現任: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世界自然醫學大學整合醫學系教授

中華兩岸三和文教美容養生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

台灣長生學會理事長

DynaDx cooperation Senior Advisor

杏群診所康活麗苑自然醫學部主任

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淡水禪修會館負責人

修行資歷:

自1996年修行印心禪法迄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