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PwC Taiwan發布《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 承先啟後 形塑未來

中央社/ 2024.05.29 16:55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29 16:55:53)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共同籌備《台灣併購白皮書》系列已邁入第十年。於2024年5月29日舉辦的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發布《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主題為「承先啟後 形塑未來」,並特別進行 「台灣併購市場十年回顧」,統整近年來重要併購趨勢與指標性進展,期望能為下一個十年提供借鏡與參考。今年亦持續透過問卷調查,瞭解台灣企業家及高階經理人對於台灣併購市場的展望及看法,並將重要發現彙整於白皮書供各界參考。

2023年全球併購市場交易總額較2022年衰退27%、交易件數衰退19%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劉博文表示,2023年全球併購市場在受到地緣政治、各國築起高科技壁壘、央行延續高利率政策、經濟衰退疑慮等影響下,動能受到壓抑。經統計,全球併購市場連續兩年呈現衰退,併購金額較2022年衰退27%、併購交易件數亦較2022年衰退約19%,兩者甚至低於疫情前之水準、是過去十年的最低點。在幾大洲之中,2023年北美併購交易金額衰退較少,其餘包括歐洲、亞洲、南美洲皆有超過兩成的衰退。

觀察台灣鄰近幾個國家的併購活動,於全球經濟衰退疑慮蔓延下,中國大陸(以下簡稱中國)市場已連續四年下滑,交易金額及件數衰退28%,總金額只有2015年高峰時期的23%,其中國內企業間併購佔了八成,跨境併購只佔兩成;新加坡亦自21年高峰後下滑,金額與件數分別衰退26%及20%,跨境併購為其市場主力;向來活絡的韓國市場衰退幅度較小,金額與件數分別下降15%及11%;這兩年股市重回新高的日本則逆勢成長,併購件數增加6%、金額更是大增70%,顯見其市場之活絡程度。

2023年台灣併購市場交易件數成長12% 去年雖然大型併購交易較少,令台灣市場交易金額衰退36%,然而,件數往往比金額更能表彰併購市場之溫度。經統計,去年台灣併購交易共有131件、年成長12%,已連續三年成長並創下歷史新高;今年第一季,台灣企業併購交易件數亦已達43件,預計全年仍有機會續創高峰,顯示台灣企業正逐漸邁出大步,透過更積極的併購行為來快速取得技術領先、產品優勢及市場地位。

劉博文點出,台灣企業併購件數屢創新高固然值得我們高興,但若以台灣的經濟規模而言,目前的併購活動其實仍遠低於鄰近國家,與我國的經濟實力仍無法匹配。例如,2023年韓國GDP總量約是台灣的2.3倍、然其併購交易件數卻是台灣的5倍;新加坡GDP總量只有台灣的70%,其併購交易件數卻為台灣的3.5倍。顯見台灣企業在併購動能上仍遠低於鄰近國家,未來的發展的空間仍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台灣併購市場十年回顧 本次白皮書正式發表適逢十周年,編輯團隊特別回顧台灣過去十年併購市場的變化,與十年前相比,台灣企業已積極走出台灣市場,不斷透過併購海內外標的公司,達成策略聯盟、互補競爭優勢、轉型升級和搶占市場先機等目標。回顧台灣近十年併購市場,共有六大趨勢: 1. 併購件數翻倍成長(從2013年的61件成長到2023年的131件),海外併購日益積極 2. 對中國投資意願下降,台商出走尋覓新方向 3. 歐洲及東南亞異軍突起,為台灣企業海外併購的熱門選項 4. TMT(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與金融業,台灣灣併購投資市場的指標性產業 5. 透過策略結盟以打造完整生態系,互補各自競爭優勢 6. 台灣企業積極透過併購升級轉型,搶占市場先機

台灣企業認同轉型升級之重要性,未來將更積極採用併購來作為成長手段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周容羽指出,依據PwC Taiwan的《2024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顯示,76%臺灣企業領袖認為企業需在十年內轉型,才能維持獲利性,顯著高於全球的45%,顯示出臺灣企業對未來生存能力擔憂加劇,越來越多企業領袖思考如何轉型。當所有競爭者都在持續轉型時,此刻最重要的不僅是轉型,而是需要更全面「重塑」。不論是透過策略聯盟、產業控股或企業創投等創造生態圈, 或是透過併購策略布局新應用技術、切入新市場或提供整合性解決方案,方能為未來十年成就新的成長曲線與達成永續發展。

為洞悉台灣企業對併購關鍵議題的看法,今年併購白皮書共蒐集208份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產業公司、私募創投和服務機構,瞭解台灣企業對併購市場未來展望,以及對於併購後整合關鍵的看法。

併購市場未來展望: 1. 逾七成台灣企業看多2024年的併購市場,更有逾五成認為併購金額將顯著提高 2. 東南亞併購熱潮不減,日本躍居第二大台灣企業偏好併購地區 3. 台灣企業預期的併購交易金額,仍以美金5仟萬元以下為主,並取得被併購標的控制權以主導經營 4. ESG績效好壞雖不會直接導致併購交易終止,然而將直接影響估值及交易條件

併購後整合關鍵發現: 1. 台灣企業仍有半數於盡職調查期間甚至更晚才構思併購後整合計畫,建議及早思考併購後整合策略才能發揮綜效 2. 近七成台灣企業認為併購中人才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有逾八成認為人才留任為併購案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3. 除設立明確整合目標及計劃、尊重被併購公司原營運模式及成立專職併購後整合小組外,過半台灣企業以員工激勵方案達成人才整合,顯示台灣企業愈趨重視人才議題 4. 多數台灣企業認為「營收增加綜效」、「企業文化融合」仍是做好併購案最難之處,改善營運、商業及人力資源盡職調查將可大幅降低前後落差

透過併購 在人才、ESG與數位轉型等面向取得先機 周容羽指出,在未來充滿不確定的挑戰與機遇下,鼓勵台灣企業勇於接受挑戰,透過進行併購案,快速地獲得所需的人才資源與所缺的資源,提升企業形象與市場認可度,提升營運效率與達成績效目標。不僅可幫助企業擴大規模與市場份額,更可以於人才、ESG與數位轉型等方面,依據自身需求來取得先機,有助於未來實現持續增長與創造價值。

周容羽建議,時間具有複利效果,系統性前瞻併購策略具有「重塑」效果,今年是併購白皮書十周年,期許臺灣企業於此轉捩時刻,透過併購加速重塑,建造企業競爭力之護城河,迎接下一個十年。台灣企業於擬定長期發展計畫時,應從總體戰略角度出發,明確自己的目標與動機,並重點評估潛在併購案對其戰略規劃之裨益。此外,進行併購前應該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與事後整合規劃之工作,評估潛在風險與綜效,以確保能夠實現、極大化預期的價值。

下載《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https://www.pwc.tw/zh/publications/topic-invest/2024-taiwan-mna.html

經濟部長郭智輝(右5)、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劉博文(右4)、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朱志洋(右6)、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周容羽(左1)、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暨聯盟事業副執行長游明德(右1)、研揚科技公司董事長莊永順(左5)、台灣產業控股協會理事長黃偉祥(右3)、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策略長蔣振彰(左2)、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人林嘉慧(左4)、EQT霸菱亞洲投資合夥人暨董事總經理李承宗(左6)、第一化成控股(開曼)公司董事長胡湘麒(左3)、經濟部投資促進司司長張銘斌(右2)於2024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合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