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補教老師在IG轉發網友截圖,內容提到參加學運可以輕鬆把「社運妹」騙上床,只要穿插一些「脈絡、架構、民主」的話題,裝作有思想的樣子就行了。這番充滿物化女性的言論立刻引爆眾怒,該名補教老師隨即被兩家補習班開除。儘管他事後改口說這是「反串」並道歉,仍舊無法平息社會的怒火。
沒想到,風波還沒平息,脫口秀演員JIM程建評竟也在社群平台Threads發文表示:「為了民主我願意支持這場運動,所以如果有年輕人在這兩天社運過程中,不幸懷孕的可以私訊我,墮胎的費用我能幫盡量幫」,再次引發軒然大波。女性網友紛紛在留言區表達不滿,直言「無聊當有趣」、「開玩笑跟傷害人是兩件事」,質疑他的發言是否太過自視甚高、毫無界線。
有網友就分析,這些失言事件反映出部分公眾人物輕忽言論影響力的問題。雖然口無遮攔、博君一笑是不少脫口秀藝人慣用的表演風格,但公開討論敏感議題時,仍應謹慎斟酌用詞。畢竟公眾人物背負更高的社會期待,言行舉止往往被放大檢視。若是為博眼球、刻意爭議而出格發言,反而容易引起反感,適得其反。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玩笑有時也反映某種社會現象,「世界如此多的不公不義,我們難道連開個玩笑紓壓都不行嗎?」對於辛辣的幽默,到底該設下什麼樣的界線?不同族群的容忍底線在哪裡?這恐怕很難有標準答案。或許唯有在多元交流、彼此理解的過程中,才能逐漸找到社會共識吧。
無論如何,在這個講話要負責任的年代,公眾人物更應謹言慎行,三思而後言。笑笑鬧鬧背後若缺乏同理心、踩踏弱勢,恐怕只會成為眾矢之的,得不償失。學運的議題本就複雜敏感,各方言論應以理性、同理的態度看待,別讓失言蓋過了更值得關注的民主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