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梅花專論】新任教育部長要做實事 少講空話

愛傳媒/ 2024.05.27 17:20

【梅花專論】新任教育部長要做實事 少講空話

【梅花專論】新任教育部長要做實事 少講空話

徐君寶/翻轉教育與行動學習學會研究員

新教育部長鄭英耀一上台,就高調聲稱要打造「學生少擔心、老師少壓力、家長少擔憂」的教育環境。看新聞報導,並沒有很具體的政策;也許鄭部長已有政策規劃,但還是建議他:說實話、做實事、少空話。

當前綿亙在教育前至少有三座大山,必須跨過:

第一,素養教育應落實,不是搞形式。

教育乃百年大計,新任教育部長當務之急的任務,就是處理「108課綱」在教學現場所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本文先不談「去中化」、「史觀」與「文言文」等爭議問題。現行的108課綱,主打的「生涯探索」,就是要強化學生的「素養」,幫助他們建構更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時代學子。但以現行的制度來看,學生要升高中、大學,必須先在「學科考試」中取得夠高的分數,才有機會「適性」選擇理想學校和科系,這使得「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綱精神,及其所追求的全球競爭力,難以在教學現場完全落實。

尤其,學生與家長對於要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早已褒貶不一。贊同的家長與學生認為,學習歷程檔案可以紀錄自己生命歷程,且可將此作為申請學校的有力佐證,這固然是推動學習歷程政策原本的美意。但是學習歷程檔案所提供的資料,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在學科考試壓力下,又有多少是學生自己做的?根本很難「驗證」(verify)。學生家長透過關係,幫學生「要到」很多「假證明」的案例傳聞甚多,也難以查證。導致「教育公平性」被破壞殆盡,教育部應將此視為教育洪災,而非視而不見。

第二,2030雙語教育的「夢幻」。

民進黨政府規劃2030全面實施雙語教育,根本是個「夢幻」政策。關心雙語教育的學者專家與家長都知道,2030雙語教育政策,是在108課綱上路後才突然蹦出來的;大家揣測當時推出這個政策,並不在原本規劃的期程之內,最有可能是出於政治性的考量——~畫大餅。教師在面對108課綱的巨鉅大挑戰及工作量上,怎麼可能還有多餘的心力,讓「雙語教育」與「108課綱」在教學現場能平行運作,而不出現混亂?就算政策的推出真是出於政治性的考量,但結果卻要教師承擔,這對於教師來講,更是一種剝削,難怪在少子化下,各級學校反而出現缺教師的怪現象。顯然,當前的教育環境難以吸引適任老師前往就職。

根據媒體的調查,有高達77%的縣市認為,實施雙語教育政策的「本國師資不足」,且有接近1/4的第一線教師反對。在距離2030年只剩下6年,且教學資源明顯尚未到位的情況下,教育部要如何還能高舉雙語教育的大纛?如果做不到,就應該更動時程規劃,而不是繼續畫餅!

第三,教師工作壓力破表。

最後要提醒新部長,目前在「新教學型態」、「恐龍家長」與「社會過度期望」等三種因素的刺激下,教師所面臨的工作壓力破表。這些壓力,已使得許多在教學現場的教師,出現了「心理不適」的症狀。很多教師抱怨,現今的教育環境令人悲觀,社會也逐漸把教育當成「服務業」:服務家長及學生,而不是傳道、授業、解惑。例如:曾有媒體報導,家長直接拜託學校老師在課後,帶他的小孩去做視力檢查等種種離譜現象;當家長已逐漸把家庭教育責任甩鍋到老師身上,要求老師是「萬能老師」或「萬能保母」,老師還有什麼社會崇高地位?

固然教育部在民國109年6月30日起,修正了「教師法」,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各主管機關應必須建立教師諮商輔導支持體系」。但其一,各縣市建構支援體系的狀況參差不齊。其二,「教師工作環境」逐漸變得「不安全」且問題叢生,卻沒有實際的措施可以保障老師的工作權。其中以「學生打老師」,教師卻無力處置的情況最為嚴重。這些對老師動手的學生固然有情緒障礙等問題,但特教生就可以對老師予取予求,甚至動手毆打老師嗎?老師被打還不能採取正當自我防衛,就是因為怕事後民代與家長會「沒完沒了」的究責。這樣的教學環境,絕對會把老師逼瘋吧?

教育部長上任後的基本任務,應該先去聆聽基層員工心聲,而不是高喊漂亮口號。如果教育部長需要包裝精美、華而不實的教育政策,不肯先聽聽基層工作者的聲音,不如問問AI人工智慧Chat GPT,AI的生成技術,也可以提供新部長一點基層群體的觀點。這至少會比喊口號強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