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法國漢學家朱利安來台 成大中文系國際學術會開講

勁報/ 2024.05.27 18:37
新聞圖片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於5月26(日)、27(一)日舉辦「東亞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27日最後一場會議場次特別邀請國際知名學者,法國哲學暨漢學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講座教授發表專題演講,替為期2日國際學術會議畫下美好句點。

 

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講座教授著作等身,曾榮獲漢娜‧鄂蘭政治思想獎、法蘭西科學院哲學大獎等學術獎項,並以「文化間距論」享譽國際學界;本場專題演講,朱利安教授最後一部漢學鉅著《摩西或中華——文化間距論》(Moïse ou la Chine. Quand ne se déploie pas l'idée de Dieu),挖掘中華與歐美文化底層之間尚待被仔細辨識出「未思」(impensé)。

 

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長高實玫致詞表示,臺灣擁有東西各方多元豐富文化,透過朱利安教授所倡議「文化間距論」,將更能理解自身所承載文化多元性,也能更全面認識我們所身處不斷變動中全球化世界;相信聽眾都可從朱利安教授豐富而深入講座,獲得不同思想激盪與啟發。

 

本次專題演講由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翁文嫻教授主持,主講人朱利安講座教授以法語演講,並由翻譯多本朱利安教授著作的卓立博士進行逐步口譯。

 

朱利安教授相信:「在語言『之間』,亦即在語言之面對面裡,這面對面則會促使語言在各自資源當中揭露自己真實樣貌;就是在此處啟動了文化之間『間談』:語言在雙方間距裡互相拓展,以探索它們各自述說能力」。兩種語言相互交錯並置,也帶給聽眾相當新鮮特別經驗。

 

朱利安教授演講中帶領聽眾思考一連串複雜而深入問題:中華脈絡裡「天命」與歐洲歷史中「神觀」,如何能夠相遇碰撞?何謂歐洲文化所構想「理性的神」與「啟示的神」?中華的「天」與「自然」,如何在過程性思維中產生融會?歐洲作為「絕對他者」的「神之理念」,在中華的脈絡裡是否有可能存在?上述詞彙又如何在「文化間距論」概念操作下「面對面」,「彼此凝視、相互質問」?

 

成大中文系表示,朱利安教授透過其獨特哲學方法論,不做傳統學術意義上文化比較,而是嘗試開採「間距」,讓聽眾一起重新認識「神」、「天」、「道」、「自然」等概念,亦為本次成大中文系主辦「東亞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啟新思考與研究面向,打開歐洲與東亞學界之間深刻而多維交流與對話。(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提供照片)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