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以0.1公分計價」 大陸AI大模型現降價潮

愛傳媒/ 2024.05.27 10:43

「以0.1公分計價」 大陸AI大模型現降價潮

「以0.1公分計價」 大陸AI大模型現降價潮

近期,大陸網路企業掀起一輪人工智慧(AI)大模型服務的降價潮,字節跳動、阿里、百度、智譜AI、科大訊飛等明星團隊都在價格比拼中大展拳腳,試圖利用降價攻勢,搶佔市場,從而實現商業化的快速落地。

隨著各家企業相繼降價,大陸的大模型服務,正從「以分計價」的定價模式向「以0.1公分計價」(0.1公分=0.001元)的時代邁進。5月15日,字節跳動發布「豆包」大模型,宣布主流大模型在企業級市場的定價為0.8公分(人民幣,下同)/千Tokens,Tokens是生成式AI語言模型中,語言文本的基本單位。折合下來,1元錢能買到「豆包」模型提供的125萬Tokens,約為200萬個漢字,相當於3本《三國演義》。據悉,大陸市面上,同規格模型的定價一般為0.12元/千Tokens,是「豆包」價格的150倍。在字節跳動率先在大陸展開低價攻勢後,其他大模型團隊也紛紛面向企業級市場宣布降價,甚至提出部分服務「全面免費」。

其實,美國大模型領域巨頭OpenAI,在過去一年中也多次降低產品價格,意在同Google、Microsoft等科技巨頭競相角逐。比如,OpenAI近日推出的最新模型GPT-4o,不僅性能有大幅提升,價格也下調了50%。

業內人士指,市場上,許多客戶都渴望嘗試大模型的服務,但創新風險高,尤其是AI潛在的風險,令許多人望而卻步。對此,字節跳動旗下雲服務平臺火山引擎的總裁譚待表示,今年大模型技術顯著提升,應用環節至關重要。譚待說,「要減少不確定性,我們必須大幅降低試錯成本,使大模型能被廣泛採用,無論大企業還是個人開發者。市場呼籲我們提供更低成本的核心技術。」

其實,自2022年底美國ChatGPT橫空出世,全球人工智慧大模型爆發,中國網路企業迅速布局生成式AI領域,並已經歷一年的技術競爭。當前,大陸業內人士越來越關注大模型技術的應用。華泰證券日前發布一份研報稱,目前「基礎大模型」到「行業大模型」再到「終端應用」的路線非常清晰。大陸生成式AI在基礎研究方面,雖然與國際一流水準存在差距,但商業化在加速落地。據大陸科技媒體36氪消息,《中國大模型中標專案監測報告》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1-4月,可統計到的大陸大模型相關中標金額已達到2023年全年披露金額的77%左右,涉及政務、金融、運營商、能源、教科、交通等各行各業,表明企業對大模型的應用需求正快速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在「價格戰」之外,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優質的服務體驗,仍是大模型產品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價格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搶占市場分額,但要想真正加速大模型應用的落地,還需要在多個方面付出努力。畢馬威中國科技、傳媒及電信行業主管合夥人陳儉德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大陸的人工智慧大模型發展將從拼速度、拼數量轉向拼應用、拼品質,各類大模型及相關應用,將在性能差異、易用性、應用廣泛性等方面接受市場化檢驗。

其實,自2022年底美國ChatGPT橫空出世,全球人工智慧大模型爆發,中國網路企業迅速布局生成式AI領域,並已經歷一年的技術競爭。當前,大陸業內人士越來越關注大模型技術的應用。華泰證券日前發布一份研報稱,目前「基礎大模型」到「行業大模型」再到「終端應用」的路線非常清晰。大陸生成式AI在基礎研究方面,雖然與國際一流水準存在差距,但商業化在加速落地。據大陸科技媒體36氪消息,《中國大模型中標專案監測報告》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1-4月,可統計到的大陸大模型相關中標金額已達到2023年全年披露金額的77%左右,涉及政務、金融、運營商、能源、教科、交通等各行各業,表明企業對大模型的應用需求正快速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在「價格戰」之外,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優質的服務體驗,仍是大模型產品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價格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搶占市場分額,但要想真正加速大模型應用的落地,還需要在多個方面付出努力。畢馬威中國科技、傳媒及電信行業主管合夥人陳儉德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大陸的人工智慧大模型發展將從拼速度、拼數量轉向拼應用、拼品質,各類大模型及相關應用,將在性能差異、易用性、應用廣泛性等方面接受市場化檢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