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文化部媒合青年創作成果 展現新世代創作能量

慈善新聞網/ 2024.05.26 10:07

第一排(左二)主持人曹馭博、(左三)沙承垚;第二排左起-林安琪、林韋汝、徐瑋佑、陳冠宏、蕭友誠。

       文化部昨(25)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行青年創作成果媒合會,邀請獲得青年創作獎勵的蕭辰倢、林安琪、陳冠宏、林韋汝、沙承垚、蕭友誠及徐瑋佑,共7位創作者,搶先發表最新作品,並廣邀國內相關出版社、線上寫作平臺及影視業者等到場,期待媒合青年作家的作品能透過多元形式走入市場。

       文化部自106年起,辦理青年創作獎勵計畫,大力支持青年作家創作,累計至今(113)年已核定獎勵超過300件作品,計70部作品出版,另有多部獲得影視改編、線上平台連載,或舞台劇形式發表等。出版作品包括李尚喬《朦朧地帶》其中1篇章〈三月的南國之南〉延伸創作同名劇本,並拍攝同名短片於高雄電影節、大阪亞洲電影節、香港鮮浪潮電影節等影展上映;唐福睿《八尺門的辯護人》獲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金鼎獎圖書類文學圖書、臺灣文學獎「蓓蕾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並改編為同名影集;蕭瑋萱《成為怪物以前》入圍臺灣文學金典獎、首部選入坎城影展的Shoot the Book! 單元的臺灣小說;張嘉祥《夜官巡場Iā-Kuan Sûn-Tiûnn》獲「2023臺灣文學獎」金典獎、蓓蕾獎,展現年輕世代生猛、多元的創作能量。

青年創作獎勵媒合會試讀本。

       文化部本次媒合會邀請甫完成創作的7位青年作家,分享創作內容及書寫歷程。蕭辰倢《斯德哥爾摩情人》透過科幻架構,對百年後的世界提出假想及探問;林安琪《少女引揚》以日治時期作家黃鳳姿為寫作對象,描寫本島少女作家面對人生的轉折與斷裂;陳冠宏《東宮行啟》為歷史虛構小說,訴說裕仁皇太子1923年訪臺的故事;林韋汝《黑狗洲與大房子》以現實中的高雄市區為暗喻,假想左營內惟外海存在沙洲離島「黑狗洲」居民的生活;沙承垚《小黑貓不想被剪蛋蛋》為青少年小說,講述被母貓拋棄在黑暗中的小黑貓如何自我成長;蕭友誠《有病呻吟》散文集描寫自我與精神疾病共處的歷程;徐瑋佑《她在的地方》以六、七○年代蝴蝶標本加工產業的起與落,描繪出女性內在經驗與記憶。

       文化部表示,7位青年創作者透過文學創作,嘗試從微觀的個人小史,或宏觀的臺灣歷史角度,觀察與思辯各類議題,展現新世代創作者聲音,文化部後續也將為已出版作品舉行新書發表會,期待透過系列推廣活動,讓青年創作者持續發光。

       本計畫創作出版成果和詳細活動資訊不定期於「青年創作出版媒合平台」FB粉絲專頁、青年創作出版主題網發布,相關訊息亦可至文化部獎補助資訊網查詢。

(資料來源:文化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