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最可怕的還沒出現!精神醫公開「隨機殺人6動機」這兩種傷亡最多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4.05.24 14:34


中捷隨機殺人事件,目前警方已判定兇手是預謀犯案,且排除精神疾病影響,但犯案動機仍尚待進一步釐清。不過為什麼會發生隨機殺人?可能有哪些原因或動機?《優活健康網》特選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撰文,他分析隨機殺人動機主要可分為6大類,更警告「最可怕的類型」在台灣還沒出現。



中捷發生隨機殺人事件,距離2014年驚動全台的北捷鄭捷隨機殺人事件,剛好滿10年,1天都不差。鄭捷殺人那天,我記得很清楚,正好到桃園一所高中演講,回程在計程車上從廣播聽到了新聞報導。

後來,我寫了好多評論隨機殺人,尤其是鄭捷的文章,也曾受邀上電視談話節目表達看法,那時台灣社會對這樣的議題相當關注,大家深怕會有下一個鄭捷出現,但你看這次的中捷隨機殺人事件,社會雖然仍有反應,但討論熱度差10年前太多了。

不只隨機殺人,長照悲歌也是如此,原因出在:台灣社會這些年被政治力穿透,公民論壇的能量被政治議題吸到乾涸,這類民生新聞遠不如批藍打綠毀白抹紅那麼刺激,討論也就不多了。
真的,就是看不到關於中捷隨機殺人,一點點有意義的討論啊,可憐!

這事件是這樣,這是一起不折不扣的隨機殺人,值得好好研究,因為,我在10年前說過了:最可怕的隨機殺人還沒出現。試想,這次仍是用刀殺人,下次,這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是開槍呢?



「隨機殺人動機」分6類型

研究隨機殺人最透徹的是日本與美國,以日本的研究來說,可分成5種動機,但依照台灣對隨機殺人的歸類,我另外加上第6種。若以這樣的動機分類來看近年來台灣發生過的隨機殺人,可以整理成以下清單:

  1. 對自身境遇不滿而遷怒社會:2009北縣黃信菖劃傷歐巴桑案(找不到工作)。
  2. 對特定人士不滿但無法報復而找代罪羔羊:2015年北捷郭彥君砍傷乘客案(被阿姨責罵)、2020年新店王秉華隨機殺人事件(與配偶爭吵)。
  3. 藉由死刑來自殺:2014年北捷鄭捷殺人案、2015年北市北投龔重安殺女童案。
  4. 藉由被關來逃避現狀:2012年高雄曾文欽殺男童案。
  5. 殺人快感成癮:台灣尚未出現。
  6. 精神混亂或怪異想法:2009年北市黃富康殺陌生房東案(殺人改運)、2012年新北邱志明吸膠後砍傷婦人案、2013年台南涂嘉文吸膠後殺路人案、2016年北市內湖王景玉殺女童案。

2024年中捷隨機殺人事件,屬於哪一種呢?目前還不能肯定,仍需更多調查資料才能判斷。

從上述統計可以發現,在隨機殺人動機分類裡,可能釀成最多傷亡的「對自身境遇不滿而遷怒社會」,以及「殺人快感成癮」2種,在台灣幾乎都還沒產生,所以說最可怕的隨機殺人事件尚未出現。那樣的隨機殺人是什麼?就是大規模殺人。

台灣不會出現大規模殺人?那是因為到目前為止,有隨機殺人動機的人,沒有能力拿到殺傷力夠大的武器,比如槍枝,而擁有槍枝的人尚未出現隨機殺人動機。

一般殺人案以哪一種人犯案居多?不是擁有槍枝的人嗎?為什麼那些人不隨機殺人?因為一般殺人案都為情仇財,不會無緣無故浪費子彈去殺一個無辜路人。所以說隨機殺人案跟一般殺人案,根本是兩回事,但民眾與專家學者都經常混為一談,說什麼隨機殺人者大都有反社會人格云云。



隨機殺人者自戀性格居多

事實上,隨機殺人者常見的人格問題是自戀,不是反社會。什麼是反社會?虐待動物、前科累累、脾氣火爆、衝動控制極差。什麼是自戀?自以為是天下最優最好,世界應該照著我的方式運行,別人應該順從我,不然就忿忿不平。

捷運隨機持刀砍人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大規模隨機殺人,比如日本的沙林毒氣事件(對社會不滿),或者韓國1980年代出現的士兵拿槍掃射村莊事件(殺人成癮),甚至是美國三不五時發生的恐怖濫殺事件。台灣,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案件?

前幾年發生的2件殺女童案,基本上都是精神醫療可及性尚有不足的表徵,明明龔重安與王景玉都需接受精神醫療,但號稱首善之區的台北市,竟然都無法讓他們得到充足診療。不要說他們犯下殺人案,就算只是一般人,他們那樣被精神混亂所苦卻沒人伸以援手,都是一件不可思議之事。

2009年北市黃富康殺房東案,雖然兇手未達精神混亂,但思考已有偏頗怪異,只是這樣的狀態難以用醫療矯治。

至於2件吸膠後隨機殺人案,看似吸毒問題,其實是社會邊緣人處境的反映,須知吸膠者都是沒錢沒人管,才會宛如可憐蟲一般成天與極其嗆鼻的有機溶劑親吻。2012年高雄曾文欽殺男童案,也有類似狀況,兇手目的乃藉殺人後被判刑來吃免錢飯。

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台灣至今至少有2件隨機殺人案,兇手動機是為了被判死,以逃避生命困境,分別是鄭捷與龔重安。所以說死刑存廢的主張與討論必須慎重,如果不清楚隨機殺人型態就胡亂攻訐反對自己主張的人,必須承擔可能鼓勵隨機殺人的道德責任。



遏止隨機殺人「最好自力救濟」

怎麼辦?如何遏止更可怕的隨機殺人事件出現?一案一案仔細分析隨機殺人動機,然後找出可能的預防之道。每當隨機殺人案發生後,總會聽到幾種老生常談,這些方法不無道理,但講的人多半不曉得自己的理由根據。

比如,「要從家庭與教育著手」,其實是預防人格偏差扭曲,形成「恨世」心理的方法。但人格偏差扭曲與隨機殺人之間,距離十萬八千里,這樣的防範只能當成社會的一般保健強身之道。又比如,「促進階級流動、改善社經弱勢處境」,這是減少社會邊緣人的產生,也屬一般保健強身之道。

至於社區精神醫療體系的補強,實施範圍就比較明確可行,就算難以遏止隨機殺人,對於一般病患也有嘉惠效果。

此外,死刑存廢必須容許客觀冷靜討論的空間存在,好好探討到底「藉死刑來自殺」的說法成不成立,以做為修法參考,而不是胡亂主張「凡XX一律判死」這類浪費大家時間的提議。最後,槍枝管制與大眾捷運安全必須持續注意。台灣捷運溫室般的乾淨程度,容易帶來安全的假象,鬆懈人們的心防。

一直到最近,還有國外媒體想就鄭捷的事情訪問我,但我已不想再談了,因為,台灣社會自己都不關注了。是誰說「留下一個更好的台灣」?你看公民論壇對中捷隨機殺人事件的反應與說法,比起10年前更加不堪啊。

既然社會對隨機殺人沒有能力討論,官方從頭到尾也不曾真正在乎,大家只好自力救濟。此次中捷隨機殺人事件有多位乘客出手阻止歹徒,避免了更大的悲劇發生,讓人對台灣人的勇氣與正義感依舊充滿信心!

台灣不是只有受到變態正義感驅使的道德魔人與檢舉達人,或者完全不曉得自己在幹嘛的政治狂熱份子,而是仍有充滿素樸救人助人俠義精神的國民。

(本文獲沈政男醫師授權轉載,原文為:隨機殺人的六種類型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