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給中風照顧者》患者沒好轉,是自己的錯?出去玩不應該?5件「照顧者自我調適」一定要知道的事

良醫健康/ 呂宇真 2024.05.24 09:00
給中風照顧者》患者沒好轉,是自己的錯?出去玩不應該?5件「照顧者自我調適」一定要知道的事https://ihealth.bwnet.com.tw/CT_Column/2023/01/02697d47-8088-0381-a86d-11c96a62bba8.jpghttps://ihealth.bwnet.com.tw/CT_Column/2023/01/02697d47-8088-0381-a86d-11c96a62bba8.jpg

在面臨家庭成員失能的家庭中,不只患者本身承受著疾病的壓力,其他家人也必須重新安排生活,嘗試兼顧工作、家庭及照護等多頭燒的壓力,很多時候會將照顧者壓垮。名人如吳若權、楊貴媚都有照顧中風家人的經驗,也曾分享身為照顧者的心情,提醒我們照顧者只是生活其中一個角色,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在生活中要留點喘息的時間和空間,在照護之外,自己的人生也同時在進行著。

以下整理出針對照顧者在生活安排及情緒調適的建議,讓照顧者可以平衡照護與人生,適度調節壓力:

1.適度紓壓

照顧中風家人是一場長期抗戰,最怕照顧者想要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而過度燃燒自己,卻一下子就燃燒殆盡。因此會建議照顧者在進行照護之餘,也不要放棄自己平常有興趣的活動,找出對自己最有紓壓效果的方式,例如運動、聽音樂、唱歌、繪畫等,都是具放鬆效果的休閒活動。

有些照顧者雖然知道要放鬆,但在從事休閒活動時,只要一想到把病人放在家中,就會感到很深的罪惡感。這時候可以用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語:「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來提醒自己,現在的你對中風家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也正因如此,你必須先照顧好你自己,才能有力氣在接下來的漫漫長路上,提供給家人有品質的照顧和陪伴

2.過度勞累時記得求助

照顧中風患者非常辛苦,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連帶使照顧者本身的生活品質都無法兼顧,吃不好、睡不好的情形屢見不鮮。面對這樣的狀況,如果家中有其他成員有能力伸出援手,請勇敢與對方討論是否能暫時調整分工,不需要獨自一人承擔壓力,家庭成員溝通的重要性在這時可見一斑。

長照路是一條很漫長的路,每位照顧者若能互相幫忙,在對方狀況不好的時候,彈性調整分工及協助,這樣才能走得長久。

若家中沒有其它成員可以幫忙,還有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長照資源可以利用,能夠讓照顧者有喘口氣的空間。

3.家人情況沒有好轉,不是你的錯

中風患者的復原情況有很多影響因素,包括患者的中風嚴重程度、努力程度與意願、復健的計畫與安排等,因此並不是每個病人的恢復速度都一樣,有時甚至可能有在進步與退步之間,來來回回的情形。

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些照顧者會把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是不是自己哪裡沒做好?是不是該再多陪家人一些?是不是付出的心力或金錢不夠?這些想法會形成照顧者嚴重的自責感,迫使照護的壓力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大。

這時候建議照顧者學習看自己做得好的地方,適度讚美自己,並了解到家人好轉與否,和自己的付出並沒有一定的關係,有時是疾病發展的正常歷程

4.維持人際互動,不與社會脫節

當照顧者把許多心力都投注在家人上,容易忽略與社會連結的需求,久而久之與社會脫節。這樣的情形對心裡健康會產生較為負面的影響,因此建議照顧者適度維持人際關係,避免漸漸形成被孤立的狀況,也減少引發社交退縮的風險。

5.必要時求助專業

當照顧者感到壓力過大,已經無法承受,請尋求專業資源的協助,以下介紹3種專業管道:

(1) 專業諮詢工作者

當產生負面情緒,可以透過與專業諮詢者協談以獲得緩解,如生命線、觀音線等。若想尋求可運用的社會資源,可撥打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讓專業人員替你找到適合的社會資源。

(2) 照顧者支持團體

各縣市的家庭照顧者支持據點,提供情緒支持、喘息活動等支持性團體,讓照顧者們有機會互相分享自己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相互打氣並提供資訊,讓每個照顧者感到自己並不是孤單的。

(3) 專業醫療協助

專業協助如心理諮商或身心科等,也有助舒緩照顧者的壓力或負面情緒,心理師透過諮商技巧,帶照顧者梳理自己的感受,達到安頓身心的目的。身心科醫師則可能搭配藥物的使用,替照顧者緩解情緒的影響。

參考資料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神聖的自私」-照顧者的自我照顧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照顧者該如何自我調適呢?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