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捷運持刀傷人案件事逢鄭捷殺人案10周年,台中警方表示兇嫌疑似患有思覺失調症,另外,在基隆一名因罹患思覺失調,犯下殺人未遂罪的簡姓男子從醫院脫逃,藏匿大台北地區,造成全民恐慌。曾任美國西點軍校領導力及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現任中央大學企管系與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永儀擔任Nownews《社會Now什麼》客座主持人以實際案例分析美國法院如何判定思覺失調犯案的判決,陳永儀博士表示:「精神錯亂並不是臨床心理上精神疾病的用詞,而是口語法律的用詞,他不代表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在美國法律上的解釋是”你在犯罪的當下不知道你所做的事情是錯的”」
陳永儀博士在《社會Now什麼》節目一開頭就提出「一個人如果有精神疾病造成他犯案,這樣子還能算有罪嗎?是不是可以無罪釋放呢? 」陳永儀博士以美國著名的母親親手溺斃5名子女的人倫悲劇說明,一審判決法官認定該名母親雖有憂鬱症但仍知道自己的行為而判有罪,不過二審時以思覺失調產生幻覺而獲判無罪,但送進精神病院治療。陳永儀博士表示:「司法會透過各種面向觀察犯罪行為是否真的與精神疾病有關聯、不是所有”有狀況的人”用精神有問題都會被判無罪。」
▲ 精神病患成不定時炸彈,卻是免罪金牌?!偽裝求減刑難度高。(圖/Nownews《社會Now什麼》)
回顧台灣因思覺失調殺人的重大刑案,小燈泡案的王犯因罹患思覺失調症而免除死刑僅被判無期徒刑,嘉義鐵路殺警案鄭犯則是一審時因為思覺失調而判無罪都引起輿論譁然,陳永儀博士透露其實執業過程中他經常被問這些人是否有可能是「偽裝生病」期望獲得減刑,陳永儀博士說:「在美國很少會有人利用此來希望獲得減刑,因為即使無罪之後也是送入精神病院,那是比監獄還可怕的地方,再者偽裝是非常困難,因為精神醫師判定非看一朝一夕的表現,要看所有的東西的佐證,若真要裝其實不是不可能,但是要經過非常精心的策劃、耐心的演練,才能夠達到可能騙過人的標準。」
▲ 中央大學企管系與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陳永儀。(圖/Nownews《社會Now什麼》)
至於這些潛在的危險因素到底該如何預防,陳永儀博士認為心理疾病跟身體疾病一樣,大部分的時候可能都沒什麼,但是若是問題長期出現,甚至醫生跟專業的人員一再的提醒要注意的時候,不管是自身或是身邊的友人,都不要輕忽。
更多eNews報導
財神尋找13位幸運兒!「3張千萬發票」沒人領 他只花60元停車費就中
股票慘淪壁紙!2家上市公司「交不出財報」 5/20起遭下令停止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