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林銘聰》全世界唯二的「菇類博物館」在臺灣

聚傳媒/ 2024.05.22 14:00

林銘聰》全世界唯二的「菇類博物館」在臺灣

林銘聰》全世界唯二的「菇類博物館」在臺灣

照片為作者提供

    【聚傳媒林銘聰專欄】「霧峰菇類產學館」,是一處集觀光、教育、文化、推廣、休閒等多功能的展覽館,同時也是霧峰特有的一流王牌名片!

    「霧峰菇類產學館」位於臺中市霧峰區四德路10號6樓,即是霧峰農會大樓6樓。霧峰區農會於1998年,打造400坪的霧峰菇類博物館,是臺灣唯一、世界唯二的菇類博物館(另一處在荷蘭),對全世界的菇類(尤其是臺灣菇種)做了詳細的介紹。

    2022年,霧峰區農總幹事黃景建努力規劃與爭取,得到行政院及臺中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並結合農試所、中興大學、亞洲大學、朝陽大學、科博館、臺灣菇類專家學者、臺灣菇類產業業者等眾人協助下、將該館重新打造並賦予其發展霧峰菇菌產業鏈,重新命名為「霧峰菇類產學館」。

    霧峰菇蕈種植面積高達十四公頃,其中金針菇產量更佔全臺灣產量78%,實際上已經堪稱是「菇類王國」。有機栽種超過九成,並以環控設施栽培種植居多,其中金針菇、杏鮑菇、洋菇及菌種栽培等更具有相當的經濟規模。

    霧峰菇類產學館蒐集東、西方各項菇蕈展品,除標本外還可以看到許多活生生的菇類,以及食衣住行用各方面的應用產品,並從歷史、文化、宗教、生活應用等方式來導覽解說,可以很快地了解到臺灣菇蕈產業發展與未來。

    從霧峰菇類產學館可以了解到,於1951年農試所胡開仁自美國移入洋菇菌種,成功開發栽培技術,奠立國內洋菇產業基礎,胡開仁有「洋菇之父」的美譽。1953年,第一棵臺灣洋菇誕生於農業試驗所,臺灣洋菇培育成功,從此開啟臺灣站上世界菇類經濟鰲頭。

    1980年,農試所宋細福教授研究出金針菇栽培的太空包種植方式,讚譽為「金針菇之父」。在霧峰戴養菌園農場,1980年代曾經成為全東南亞最大的金針菇栽培場,日產量20公噸。

 

 作者為洪霞文化交流協進會執行長、霧峰林家第九世

●專欄文章,不代表J-Media 聚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