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陳婉真說故事》519,我的白色恐怖記憶

優傳媒/ 2024.05.22 04:59

1989年4月7日,鄭南榕因拒絕叛亂的指控,聲稱不出庭,遭國民黨暴警強行攻堅而自焚死亡。主因是他發起519綠色行動,訴求解除戒嚴。圖為家屬及牧師在鄭自焚後,為他覆蓋新國家運動會旗。(圖/邱萬興提供)

 

作者/陳婉真

 

由民間團體在今年三月間發起的「519白色恐怖記憶日」連署活動,很快獲得行政院的回應,於四月間核定,並於今年519當天,在景美人權園區舉行「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宣示大會暨人權市集」紀念活動。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政府回應民意最快速的一次。行政院官員說,5月19日白色恐怖記憶日,是比照4月7日言論自由日,只紀念不放假。

鄭南榕的告別式於台北市基隆河廢河道舉行,場面哀戚悲壯。送葬隊伍到達總統府前,詹益樺點燃身上預藏的汽油,奔向蛇籠前自焚而死。(圖/邱萬興攝)

 

有點諷刺的是,519這天,也是參加宣示大會的行政院長陳建仁在職的最後一天,第二天起就改由卓榮泰接任,當然,政權有其延續性,519設為白恐記憶日並不會改變。只是,遍翻《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條文,還找不到4月7日及5月19日設為紀念日的文字規定,也就是說新內閣可以否定它而完全不用負責。

 

會選擇519這天,是因為台灣長達38年的戒嚴令,是在1949年5月19日頒布,隔日實施。

 

早在解嚴前的1986年5月19日,鄭南榕、江蓋世、江鵬堅等人以「紀念台灣戒嚴日」為由,發起主張解除戒嚴的「519綠色行動」,抗議國民黨政府在台灣實行戒嚴令長達37年,公開提出「反戒嚴」的行動訴求。地點在台北市艋舺龍山寺,共聚集了數百名群眾,被鎮暴警察以人牆層層包圍,對峙12小時。

 

站在旗津海隅,望著台灣歷代陣亡將士紀念碑,目光所及,海上船隻來來往往、陸地上遊人如織。不管那些船上的各國過客,或是陸地上騎著單車追風、享受南台灣海邊美景遊人有無意識,那些因戰爭而失去年輕生命的無名英雄啊,總是令人難免心痠,感嘆戰火無情。(圖/陳婉眞攝)

 

而519這一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1989年的519了。

 

1989年,在中國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在台灣則發生鄭南榕於4月7日,因拒絕叛亂的指控,遭國民黨暴警強行攻堅而自焚死亡。鄭南榕出殯日選在那年的519,原因之一是1986年的519綠色行動就是鄭南榕發起的。

 

那一天,街頭草根工作者詹益樺選擇在總統府前自焚;那一天,也是身為黑名單無法返鄉的我,為了表達對鄭南榕自焚的敬意,特地「翻牆」返台,參加他的喪禮,我成為他蓋棺前最後一個瞻仰遺容的人。接著跟隨大批來自全台各地的送葬隊伍,護送棺木,在台北市遊行,當隊伍抵達總統府前、遭到拒馬及蛇籠阻擋而停下來不久,詹益樺即從隊伍後面跑到蛇龍前,並點燃預藏在身上的汽油袋,全身著火,仆倒在蛇龍前,經送醫急救後仍宣告不治。

 

那些海外孤魂回故鄉的唯一辦法,唯有原住民雕塑家為他們裝在身上的兩支翅膀,期許它們能如原住民的淒美傳說一般,讓那些飄零無依不知所終的靈魂,得以乘著翅膀飛回故鄉。 (圖/陳婉眞攝)

 

紀念詹益樺的活動至今延續不斷,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後,選在詹益樺的故鄉嘉義縣竹崎鄉設立了他的紀念銅象,每年5月19日這一天,會有很多他當年的老戰友前往致祭,向他表達敬意。

 

而我在成功擊出突破黑名單的第一槍返鄉後,海外無數黑名單人士前仆後繼,各自以自己的方法突圍返鄉,終於逼使國民黨政權解除黑名單禁令,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是一項極度困難的大突破。

 

另一位也在五月間自焚的人士則是許昭榮(1928年11月13日﹣2008年5月20日)。

 

二戰期間,許昭榮曾擔任大日本帝國海軍志願兵,戰後又加入國軍,參與國共內戰,目睹日治時期台籍老兵戰死南洋諸島,及台籍國軍多達數萬人戰死中國戰場卻無人聞問,發動成立「中華民國原國軍台籍老兵暨遺族協會」。在為這些台灣退伍軍人權益奔走過程中不斷遭遇挫折,他選擇在2008年5月20日,以抗議中華民國政府對台籍老兵暨遺族不聞不問的理由,自焚身亡。

 

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後,選在詹益樺的故鄉嘉義縣竹崎鄉設立了他的紀念銅象,每年5月19日這一天,會有很多他當年的老戰友前往致祭,向他表達敬意。(圖/陳婉眞攝)

 

也因為許昭榮的自焚,催生了位在旗津的高雄市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及公園內一個小小的展示館,目前隸屬於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主管機關高雄市文化局每年的5月20日前後,都會舉辦春祭活動,祭拜台灣歷代為保衛家園而戰殁的台灣人,特別是二戰期間戰死於海外的台籍日本兵,以及戰殁於國共內戰的台灣兵,兩者的人數,據估計均超過一萬五千人以上。

 

每次站在旗津海隅,望著台灣歷代陣亡將士紀念碑,目光所及,海上船隻來來往往、陸地上遊人如織,不管那些船上的各國過客,或是陸地上騎著單車追風、享受南台灣海邊美景遊人有無意識,那些因戰爭而失去年輕生命的無名英雄啊,總是令人難免心痠,感嘆戰火無情。而那些海外孤魂回故鄉的唯一辦法,唯有原住民雕塑家為他們裝在身上的兩支翅膀,期許它們能如原住民的淒美傳說一般,讓那些飄零無依不知所終的靈魂,得以乘著翅膀飛回故鄉。

 

1992年的5月19日又是另一個難以抹滅的白色恐怖記憶。

 

故事要回溯到1990年5月,爆發「獨立台灣會案」,法務部調查局進入校園逮捕兩名學生及相關「涉案」人員,雖然當時已經解除戒嚴,但若依那時的《懲治叛亂條例》及《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的內亂罪,五位被捕人士可能被求處唯一死刑。

 

這事引發社會強力反彈,迫使政府火速廢止懲治叛亂條例,並修改刑法一百條,將有關「預備內亂罪」視為思想言論自由的範疇,過程中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鎮源領銜,結合包括學術界、醫界及社會界人士成立「一〇〇行動聯盟」,於1991年9月展開極為慘烈的抗爭行動,中間還有利用雙十節舉行「反閱兵,廢惡法」等活動。事後被認為是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的高潮,也是民主運動重要的里程碑,它打破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最後一道堡壘,從此台灣真正邁入言論自由的時代。

 

100行動聯盟成立。前排套著抗議布條的人士自左至右分別為:陳婉眞母親李錦雲,黃華妻子吳寶玉,李鎮源院士手中抱著為黃華長子黃鑫哲,鄒武鑑妻子蘇惠珍,李應元妻子黃月桂,張燦鍙妻子張丁蘭,及郭倍宏哥哥等人。(圖/取自新台灣和平基金會https://www.twpeace.org.tw/wordpress/?p=3054)

 

那時包括張燦鍙、王康陸、黃華、郭倍宏、李應元等五人被關押在土城看守所,林永生、鄒武鑑、江蓋世、許龍俊及我本人關在台中看守所,我們10個人的家屬則在牢外和一百行動聯盟等社團結合抗爭。

 

刑法一百條經過多次的抗爭,直到1992年於立法院修法通過,1992年5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改刑法一百條,三天後即5月18日生效。我們十名被告中的八人(黃華及張燦鍙另有他案未釋放),旋即因法源消失而被釋放,但也因此我們之中如林永生被關了七個月,出獄不久即因癌症病逝。他的家屬懷疑是在獄中被不當對待所致,卻也無從索賠,而我們算是末代政治犯,卻因法源消失,國家檔案裡也找不到我們的案子,我們這些末代政治犯雖然在519前夕出獄,卻成為平白被關押而無處索賠的倒霉鬼。

 

每年詹益樺自焚日的追悼會,經常會和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的春祭日相衝突,今年也一樣,這張是七年前(2017年)的舊照了。(圖/陳婉眞攝)

 

國家人權館在519白色恐怖記憶日活動的新聞稿說,這一天是台灣在轉型正義上的新開始,他們會與相關民間團體合作,透過電影放映、音樂會、不義遺址揭牌、展覽等一系列活動,引領社會大眾接近認識進而銘記歷史教訓。

 

忝為白色恐怖的一員,個人認為這樣還不够,國家至少應該仿傚其他各國的經驗,將人權課程列為各級學校重要課程,並規定各級學校學生在學期間,至少應參訪若干白色恐怖不義遺址,以讓人權概念深植民心,避免類似不幸事件重演。

 

國家人權博物館也應摒除公務員坐辦公桌的心態,積極主動聯繫相關單位,研議將不義遺址納入為旅遊景點,將早年殘害人權的故事轉化為影視、甚至電動遊戲的題材,以擴展觸角,廣泛建立全民的人權法治觀念,確保未來類似不幸事件永遠不會在台灣發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