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料理已在臺灣的飲食文化裡,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非客家庄,要吃到代表性的客家菜,也都是很稀鬆平常的,像是薑絲大腸、客家小炒,在一般的餐廳菜單裡,幾乎少不了,而除了桌菜之外,客家點心也深受民眾喜愛,比如說到客家庄,菜包就是遊客必帶的伴手禮。 油油亮亮的豆乾、肉絲、魷魚,還有辛香料,在炒鍋裡跳動,和大廚專業的翻炒技巧相結合,猶如一場視覺饗宴,當然香氣早已布滿整個廚房。 還有這道薑絲、大腸和酸醋的相遇,轉個兩圈醬油,為菜色做畫龍點睛的效果,再加上幾片辣椒,讓顏色搭配更豐富,看到這裡,是不是該準備好白飯了。 薑絲大腸、客家小炒是客家菜餐廳必點的料理,也是客家菜的代表性美食,味道雖然大同小異,不過每個餐廳都有自己的特色,以這家在客家小炒比賽,得過名的餐廳來說,除了堅持用自己炸的豬油之外,食材的事前處理工作,更是要有耐心。 新竹縣北埔鄉客家餐廳業者 范承鈞:「像那個魷魚啊!拿回來發的時間,也要差不多有5個小時的時間來發,發的時間夠吃起來才不會硬硬的。」 有用心的料理自然深受顧客歡迎,看看平常日,店內高朋滿座就是最佳的證明,而老店也會隨著時代的需求,去做口味的調整,一改外界對客家菜,又油又鹹的既定印象。 新竹縣北埔鄉客家餐廳業者 范承鈞:「客人一定會有反映,反映以後我們來做調整,把這個、把我們取一個中間值 經過半個多小時用大火蒸煮,客家菜包已經變得胖嘟嘟,客庄老街上的客人絡繹不絕,為的就是這個傳統小吃。 遊客 顧小姐:「現在要找到這種傳統的,很少了啦!沒有了啦!找不到了你知道嗎?」 遊客 葉小姐:「它這裡面是乾的蘿蔔絲,但是它炒得非常夠味,然後裡面還有那個豆乾,然後豆乾都是有爆香過的,然後那個胡椒,吃起來就是非常就是、就是很特別,然後味道也很夠。」 會那麼受歡迎,主要是店家用料實在,而且還不惜成本。 苗栗縣獅潭鄉客家菜包業者 謝育琪:「我們也是用好油、好醬油,不會像人家外面那樣,20公升的、不然就大桶的油,然後最主要米、米很重要,我是用花東米。」 「好!捏起來,對不對?慢慢地捏。」 除了用料的堅持與用心,老闆看到小朋友,還會免費讓他們DIY,包個菜包帶回家蒸,也算是兼做另類的食農教育。 苗栗縣獅潭鄉客家菜包業者 謝育琪:「很多小朋友,不知道菜包就是這樣來的,每次就是說我們比較有空的時候,有小朋友來,我們會讓他們知道說,菜包就是這樣來的。」 無論是小吃還是端上桌的料理,客家菜富含了店家的用心,更有一份歡迎來做客的濃濃人情味,這就是客家菜在視覺之外,還可以感受的深度和文化意涵。